释义:1.金属制成的响器,中空,敲时发声:警~。编~(古代乐器。把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组成,用小木槌击奏。各时代形制大小不一,枚数也不同)。~鼎(古铜器总称,上面铭刻文字)。
2.计时的器具:~表(钟和表的总称)。座~。~鸣漏尽(晨钟已鸣,夜漏将尽。喻年届迟幕)。
3.指某个一定的时间,小时:~头(小时,如“开了一个~~的会”)。
〈名〉 (形声。左形,右声。鐘:本义:古代打击乐器,青铜制) 同本义 钟,乐钟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杨树达曰:“钟者,可捶之物。”钟,铃也。——《广雅·释器》垂之和钟。——《礼记·明堂位》钟音之器也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一年》大钟鼎。——《淮南子·本经》细钧有乐,钟兑音也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》声如洪钟。——宋· 苏轼《石钟山记》 又钟磬置水中。 又独以此钟名。 又如钟鼓不绝。 又如:钟磬(两种古代乐器);钟鼎之家(宴享时列鼎、击钟奏乐的古代贵族家庭);钟石(指乐器中的钟和磬);钟板(钟和云板);钟乳(古钟面隆起的饰物。在钟带间,形似乳,故叫钟乳);钟室(悬钟之室);钟师(古官名。掌击钟奏乐);钟鼓(钟和鼓,两种乐器名。指演奏音乐);钟吕(乐钟);钟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名〉 (形声。左形,右声。鐘:本义:古代打击乐器,青铜制) 同本义 钟,乐钟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杨树达曰:“钟者,可捶之物。”钟,铃也。——《广雅·释器》垂之和钟。——《礼记·明堂位》钟音之器也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一年》大钟鼎。——《淮南子·本经》细钧有乐,钟兑音也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》声如洪钟。——宋· 苏轼《石钟山记》 又钟磬置水中。 又独以此钟名。 又如钟鼓不绝。 又如:钟磬(两种古代乐器);钟鼎之家(宴享时列鼎、击钟奏乐的古代贵族家庭);钟石(指乐器中的钟和磬);钟板(钟和云板);钟乳(古钟面隆起的饰物。在钟带间,形似乳,故叫钟乳);钟室(悬钟之室);钟师(古官名。掌击钟奏乐);钟鼓(钟和鼓,两种乐器名。指演奏音乐);钟吕(乐钟);钟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社会生活中,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:婚~。丧(sāng)~。典~。
2.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:~教(jiào)。~治。克己复~。
3.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:~让。~遇。~赞。~尚往来。先~后兵。
4.表示庆贺、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:~物。~金。献~。
〈动〉 (会意。从示,从豊( lǐ)。“豊”是行礼之器,在字中也兼表字音。本义:举行仪礼,祭神求福) 同本义 禮,履也。所以事神致福也。——《说文》脩五礼。——《虞书》。马注:“吉、凶、军、兵、嘉也。”脩六礼以节民性。六礼:冠、昏、丧、祭、乡、相见。——《礼记·王制》夫礼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行也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冠、婚、朝、聘、丧、祭、宾主、乡饮酒、军旅此之谓九礼。——《大戴礼记·本命》邀见讲钧礼。——清· 周容《芋老人传》设九宾礼于廷。——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 又如:礼神(祭神);礼祠(以礼祭祀);礼诵(礼佛诵经);礼佛(顶礼于佛;拜佛) 表示敬意;尊敬 色愈恭,礼愈至,不敢出一言以复。——明· 宋濂《送东阳马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动〉 (会意。从示,从豊( lǐ)。“豊”是行礼之器,在字中也兼表字音。本义:举行仪礼,祭神求福) 同本义 禮,履也。所以事神致福也。——《说文》脩五礼。——《虞书》。马注:“吉、凶、军、兵、嘉也。”脩六礼以节民性。六礼:冠、昏、丧、祭、乡、相见。——《礼记·王制》夫礼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,民之行也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冠、婚、朝、聘、丧、祭、宾主、乡饮酒、军旅此之谓九礼。——《大戴礼记·本命》邀见讲钧礼。——清· 周容《芋老人传》设九宾礼于廷。——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 又如:礼神(祭神);礼祠(以礼祭祀);礼诵(礼佛诵经);礼佛(顶礼于佛;拜佛) 表示敬意;尊敬 色愈恭,礼愈至,不敢出一言以复。——明· 宋濂《送东阳马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高大的山:五~(中国五大名山,即东岳泰山,西岳华山,南岳衡山,北岳恒山,中岳嵩山)。
2.称妻的父母或妻的叔伯:~丈。~父。~母。叔~。
3.姓。
1. 岳 2. 岳 岳 〈名〉 姓 “嶽”另见 yuè岳 〈名〉 (会意。从山,从丘。古文字形,象两座高大的山峰形,表示高山大岭。“嶽”字从山,狱声。本义:高大的山) 特指名山“五岳”或“四岳” 嶽,东岱、南霍、西华、北恒、中泰室,王者之所巡狩所至。从山,狱声。古文从山,象高形,今作岳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唐虞四岳,至《周礼·大宗伯》,始有五岳之名。崧高维岳,骏极于天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崧山》 即东岳泰山、西岳华山、南岳衡山、北岳恒山、中岳嵩山。又如:岳宗(五岳之中的嵩山);岳帝(东岳泰山之神、东岳大帝的简称);岳华(西岳华山);岳庙(五岳之神的庙宇。特指东岳庙) 高大的山 二女感于崇岳兮。——《思玄赋》。注:“山也。”山岳潜形。——宋· 范仲淹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1. 岳 2. 岳 岳 〈名〉 姓 “嶽”另见 yuè岳 〈名〉 (会意。从山,从丘。古文字形,象两座高大的山峰形,表示高山大岭。“嶽”字从山,狱声。本义:高大的山) 特指名山“五岳”或“四岳” 嶽,东岱、南霍、西华、北恒、中泰室,王者之所巡狩所至。从山,狱声。古文从山,象高形,今作岳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唐虞四岳,至《周礼·大宗伯》,始有五岳之名。崧高维岳,骏极于天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崧山》 即东岳泰山、西岳华山、南岳衡山、北岳恒山、中岳嵩山。又如:岳宗(五岳之中的嵩山);岳帝(东岳泰山之神、东岳大帝的简称);岳华(西岳华山);岳庙(五岳之神的庙宇。特指东岳庙) 高大的山 二女感于崇岳兮。——《思玄赋》。注:“山也。”山岳潜形。——宋· 范仲淹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