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1.落叶乔木,树皮内富含树脂,与空气接触后呈褐色,即“生漆”,可制涂料,液汁干后可入药。
2.用漆树皮的黏汁或其他树脂做成的涂料:油~。~片。~器;~雕;磨~画(均为工艺品)。~包线。
3.用漆涂:把门窗~一下。
4.黑:~黑一团(a.形容非常黑暗,没有一点光明;b.形容一无所知。均亦作“一团漆黑”)。
〈名〉 (形声。从水,桼声。本义:漆水) 同本义。古水名 渭水支流,今名漆水河。发源于陕西麟游县西,东南流至武功县西,注入渭水 在陕西省邠县西,流注泾水 石川河上源之一。发源于陕西铜川市北,南流至耀县与沮水合为石川河,又南流至高陵县东注入渭水 油漆树 。一种漆树科落叶乔木,从其树皮可割取天然漆 油漆 用漆树汁制成的涂料鱼盐漆丝。——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 漆器 器用瓷漆。——宋· 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〈动〉涂漆 。如:漆棺材;漆饰(涂漆作为装饰);漆身(以漆涂身;以漆涂尸);漆井(有涂漆栏杆的井);漆宅(漆宫。涂漆棺材的异称);漆作(漆器。涂漆的器物);漆碗(涂上漆的木碗)〈数〉通“七”。数词 夕见漆十士。——《墨子·贵义》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名〉 (形声。从水,桼声。本义:漆水) 同本义。古水名 渭水支流,今名漆水河。发源于陕西麟游县西,东南流至武功县西,注入渭水 在陕西省邠县西,流注泾水 石川河上源之一。发源于陕西铜川市北,南流至耀县与沮水合为石川河,又南流至高陵县东注入渭水 油漆树 。一种漆树科落叶乔木,从其树皮可割取天然漆 油漆 用漆树汁制成的涂料鱼盐漆丝。——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 漆器 器用瓷漆。——宋· 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〈动〉涂漆 。如:漆棺材;漆饰(涂漆作为装饰);漆身(以漆涂身;以漆涂尸);漆井(有涂漆栏杆的井);漆宅(漆宫。涂漆棺材的异称);漆作(漆器。涂漆的器物);漆碗(涂上漆的木碗)〈数〉通“七”。数词 夕见漆十士。——《墨子·贵义》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带漆名字:炳漆
释义:中国泰山的别称。亦称“岱宗”、“岱岳”。
〈名〉 (形声。从山,代声。本义:泰山的别称。也叫“岱宗”、“岱岳”。) 同本义 岱,太山也。从山,代声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朱按,在今 山东泰安府泰安县北。河东 岱。——《尔雅》。按,此言 岱与 华岳恒衡为五镇之一也。则有九镇。又泰山为东岳。——《周礼·职方式》。按,此言 岱与 华霍恒嵩为五岳之长也。 唐虞则言四岳, 霍即 衡山。东方为岱宗者,言万物更相代于东方也。——《白虎通·巡狩》太山王者告代之处,为五岳之宗,故曰岱宗。——《后汉书·安帝纪》注古树森齐,聒聒幽禽鸣远岱。——《西游记》 又如:岱斗(泰山、北斗);岱舆(传说中的海上仙山) 古国名 。在今河北省蔚县东北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名〉 (形声。从山,代声。本义:泰山的别称。也叫“岱宗”、“岱岳”。) 同本义 岱,太山也。从山,代声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朱按,在今 山东泰安府泰安县北。河东 岱。——《尔雅》。按,此言 岱与 华岳恒衡为五镇之一也。则有九镇。又泰山为东岳。——《周礼·职方式》。按,此言 岱与 华霍恒嵩为五岳之长也。 唐虞则言四岳, 霍即 衡山。东方为岱宗者,言万物更相代于东方也。——《白虎通·巡狩》太山王者告代之处,为五岳之宗,故曰岱宗。——《后汉书·安帝纪》注古树森齐,聒聒幽禽鸣远岱。——《西游记》 又如:岱斗(泰山、北斗);岱舆(传说中的海上仙山) 古国名 。在今河北省蔚县东北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不,不是:~凡。~法。~分(fèn)。~礼。~但。~同小可。啼笑皆~。
2.不对,过失:痛改前~。文过饰~。习~成是(对于某些错的事情习惯了,反认为是对的)。
3.与“不”呼应,表示必须(有时后面没有“不”字):我~看这本书。
4.责怪,反对:~难(nàn)。~议。无可厚~。
〈动〉 (指事。金文作“兆”,像“飞”字下面相背展开的双翅形,双翅相背,表示违背。本义:违背;不合) 同本义 非,违也。从飛,下翅取其相背也。——《说文》非刀匕是共。——《礼记·檀弓》。皇氏注:“不也。”非礼也。——《礼记·礼运》。注:“犹失也。”傲主人,非礼也;以贵骄人,非道也。——《世说新语·简傲》 又如:非常异义(违背经文正义的异说);非度(违反法度);非道(不合道义);非德(不合道德;违背道德);非理(不合常理;违背情理) 责怪;非难;反对 私田稼不善则非吏。——《谷梁传·宣公十五年》。注:“责也。”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,以非当世。——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苟或不然,人争非之,以为鄙吝。——宋· 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 又如:非驳(非难驳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动〉 (指事。金文作“兆”,像“飞”字下面相背展开的双翅形,双翅相背,表示违背。本义:违背;不合) 同本义 非,违也。从飛,下翅取其相背也。——《说文》非刀匕是共。——《礼记·檀弓》。皇氏注:“不也。”非礼也。——《礼记·礼运》。注:“犹失也。”傲主人,非礼也;以贵骄人,非道也。——《世说新语·简傲》 又如:非常异义(违背经文正义的异说);非度(违反法度);非道(不合道义);非德(不合道德;违背道德);非理(不合常理;违背情理) 责怪;非难;反对 私田稼不善则非吏。——《谷梁传·宣公十五年》。注:“责也。”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,以非当世。——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苟或不然,人争非之,以为鄙吝。——宋· 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 又如:非驳(非难驳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