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1.落叶小乔木,果实称“李子”,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,可食:~代桃僵(原用“桃”“李”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,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)。投桃报~。~下不正冠(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)。桃~不言,下自成蹊(喻为人只要忠诚、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)。
2.姓。
3.古同“理”,古代法官的代称。
〈名〉 (形声。从木,子声。本义:李树) 同本义。落叶乔木,春天开白色花,果实叫李子,熟时黄色或紫红色,可吃 李,李果也。——《说文》北山有李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南山有台》 又如:李下瓜田(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)。又指李树的果实、李花、李园华如桃李。——《诗·召南·何彼禯矣》 (李:李花)报之以李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抑》 (李:李子)丘中有李。——《诗·王风·丘中有麻》 (李:李园) 狱官。通“理” 皋陶为李。——《管子·法法》 星名。即角宿二,为室女座 δ星 。如:李长庚(西方太白金星的名号) 姓。如:李杜(李白和杜甫);李唐(李氏唐朝);李氏子蟠(姓李的人家的孩子。氏,姓);李文靖公(李沆,字太初,宋太宗、真宗时的宰相,谥文靖);李渤(唐朝洛阳人,曾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名〉 (形声。从木,子声。本义:李树) 同本义。落叶乔木,春天开白色花,果实叫李子,熟时黄色或紫红色,可吃 李,李果也。——《说文》北山有李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南山有台》 又如:李下瓜田(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)。又指李树的果实、李花、李园华如桃李。——《诗·召南·何彼禯矣》 (李:李花)报之以李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抑》 (李:李子)丘中有李。——《诗·王风·丘中有麻》 (李:李园) 狱官。通“理” 皋陶为李。——《管子·法法》 星名。即角宿二,为室女座 δ星 。如:李长庚(西方太白金星的名号) 姓。如:李杜(李白和杜甫);李唐(李氏唐朝);李氏子蟠(姓李的人家的孩子。氏,姓);李文靖公(李沆,字太初,宋太宗、真宗时的宰相,谥文靖);李渤(唐朝洛阳人,曾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落叶乔木。木材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之用:~器(棺材)。~宫(皇帝的棺材)。
2.治木器:~人(古代制造器具的木工)。~匠。
3.木头雕刻成印刷用的木板:付~(把稿件交付排印)。~行(xíng)。
4.指故里:~里。桑~。
5.姓。
〈名〉 (形声。从木,宰省声。本义:木名,即梓树) 同本义 。一种原产中国的梓树属落叶乔木,高6—9米,叶对生,宽卵形,先端尖。大的圆锥花序,顶生,黄白色,略带紫色斑点,蒴果长丝状,种子扁平,木材可供建筑及制作木器用梓,楸也。——《说文》树之榛栗,椅、桐、梓、漆。——《诗·鄘风·定之方中》江南出楠梓。——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 又如:美国梓;海地梓;四川梓 制作木器的人 攻木之工,轮、舆、弓、炉、匠、车、梓。——《周礼·考工记》 又如:梓人(古代木工的一种);梓匠(两种木工。梓,梓人,造器具;匠,匠人,主建筑);梓师(古代梓人之长);梓器(木工所制的器具) 雕刻印书的木版 闻以华严合论梓行,此希有功德也。—— 张居正《答奉常陆五台书》 又如:梓人(指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名〉 (形声。从木,宰省声。本义:木名,即梓树) 同本义 。一种原产中国的梓树属落叶乔木,高6—9米,叶对生,宽卵形,先端尖。大的圆锥花序,顶生,黄白色,略带紫色斑点,蒴果长丝状,种子扁平,木材可供建筑及制作木器用梓,楸也。——《说文》树之榛栗,椅、桐、梓、漆。——《诗·鄘风·定之方中》江南出楠梓。——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 又如:美国梓;海地梓;四川梓 制作木器的人 攻木之工,轮、舆、弓、炉、匠、车、梓。——《周礼·考工记》 又如:梓人(古代木工的一种);梓匠(两种木工。梓,梓人,造器具;匠,匠人,主建筑);梓师(古代梓人之长);梓器(木工所制的器具) 雕刻印书的木版 闻以华严合论梓行,此希有功德也。—— 张居正《答奉常陆五台书》 又如:梓人(指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:人~。~主。~国。~法。公~(在一国内有国籍,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)。国~(具有国籍的人)。
2.指人或人群:居~。~族。
3.劳动大众的,非官方的:~间。~歌。~谚。~风。~情。
4.某族的人:汉~。回~。
〈名〉 (指事。从古文之象。古文从母,取蕃育意。古代指黎民百姓,平民。与君、官对称) 同本义 民,众萌也。从古文之象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古文从母。取蕃育也,上下众多意,指事。民,氓也。——《广雅》。按,土著者曰民,外来者曰氓。古者有四民,有士民,有商民,有农民,有工民。——《谷梁传·成公元年》夫民神之主也。——《左传·桓公六年》无子曰兆民。诸侯曰万民。——《左传·闵公元年》黎民阻饥。——《书·舜典》民不适有居。——《书·盘庚上》哀我征夫,独为匪民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何草不黄》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。——《论语·泰伯》吾入关,秋毫不敢有所近,籍吏民,封府库,而待将军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——《孟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名〉 (指事。从古文之象。古文从母,取蕃育意。古代指黎民百姓,平民。与君、官对称) 同本义 民,众萌也。从古文之象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古文从母。取蕃育也,上下众多意,指事。民,氓也。——《广雅》。按,土著者曰民,外来者曰氓。古者有四民,有士民,有商民,有农民,有工民。——《谷梁传·成公元年》夫民神之主也。——《左传·桓公六年》无子曰兆民。诸侯曰万民。——《左传·闵公元年》黎民阻饥。——《书·舜典》民不适有居。——《书·盘庚上》哀我征夫,独为匪民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何草不黄》民可使由之,不可使知之。——《论语·泰伯》吾入关,秋毫不敢有所近,籍吏民,封府库,而待将军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——《孟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