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[ liù ]
“六”字的大写。
[ lù ]
①陆地,高出水面的土地:登~丨~路丨~军。②姓。[陆离]形
1. 陆 2. 陆 陆 [数] 数目字“六”的大写 另见 lù陆 〈名〉 (会意。从阜( fù),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,从坴( lù),土块很大。“坴”亦兼表字音。本义:陆地,高而平的地方) 同本义 陆,高平地。——《说文》鸿渐于陆。——《易·渐卦》陵阜陆墐。——《国语·齐语》陵衍平陆。——《穆天子传》三水陆草木。——宋· 周敦颐《爱莲说》水陆俱下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 又水陆并进。 又如:大陆(广大的陆地);水陆(水面和陆地上);陆毛(陆地之所产。指兽类);陆田(旱田。对水田而言);陆径(即陆路);陆船(即旱船。船形的花车) 路;道 复陆重阁,转石成雷。——张衡《西京赋》 陆路 运盐之法,凡行百里,陆运斤四钱,船运近一钱。——沈括《梦溪笔谈·官政一》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1. 陆 2. 陆 陆 [数] 数目字“六”的大写 另见 lù陆 〈名〉 (会意。从阜( fù),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,从坴( lù),土块很大。“坴”亦兼表字音。本义:陆地,高而平的地方) 同本义 陆,高平地。——《说文》鸿渐于陆。——《易·渐卦》陵阜陆墐。——《国语·齐语》陵衍平陆。——《穆天子传》三水陆草木。——宋· 周敦颐《爱莲说》水陆俱下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 又水陆并进。 又如:大陆(广大的陆地);水陆(水面和陆地上);陆毛(陆地之所产。指兽类);陆田(旱田。对水田而言);陆径(即陆路);陆船(即旱船。船形的花车) 路;道 复陆重阁,转石成雷。——张衡《西京赋》 陆路 运盐之法,凡行百里,陆运斤四钱,船运近一钱。——沈括《梦溪笔谈·官政一》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[ zhōng ]
1.和四方、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:~心。当(dàng)~。~原。~华。
2.在一定范围内,里面:暗~。房~。~饱。
3.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:~辍(中途停止进行)。~等。~流砥柱。
1. 中 2. 中 中 〈动〉 正对上;射中,正着目标 中其茎。——《考工记·桃氏》。司农注:“谓穿之也。”敌中则夺。——《荀子·彊国》。注:“击也。”见其发矢十中八九,但微颔之。——欧阳修《卖油翁》射者中。——宋· 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中而轻发。——清· 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幸啄不中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 又如:中靶;猜中了;命中(射中);看中(经过观察,感觉合意);中雀(中目);中钩(上钩);中的(箭射中靶子);中鹄(射中靶子) 受到;遭到 欲中守法。——明· 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,在 青龙山上,被你伤了十万大兵。——《说岳全传》 又如:中霜(遭受霜冻);中酒(病酒;醉酒);中暍(中暑);中疾(生病);中恶(得急病);中暑;中弹;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1. 中 2. 中 中 〈动〉 正对上;射中,正着目标 中其茎。——《考工记·桃氏》。司农注:“谓穿之也。”敌中则夺。——《荀子·彊国》。注:“击也。”见其发矢十中八九,但微颔之。——欧阳修《卖油翁》射者中。——宋· 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中而轻发。——清· 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幸啄不中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 又如:中靶;猜中了;命中(射中);看中(经过观察,感觉合意);中雀(中目);中钩(上钩);中的(箭射中靶子);中鹄(射中靶子) 受到;遭到 欲中守法。——明· 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,在 青龙山上,被你伤了十万大兵。——《说岳全传》 又如:中霜(遭受霜冻);中酒(病酒;醉酒);中暍(中暑);中疾(生病);中恶(得急病);中暑;中弹;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高等植物茎干下部长在土里的部分:~植。~茎。~瘤。~毛。~雕。须~。块~。扎~。叶落归~。
2.物体的基部和其他东西连着的部分:~底。~基。墙~儿。
3.事物的本源:~源。~由。~本。知~知底。
4.彻底:~除。~究。~治。
5.依据,作为根本:~椐。
〈名〉 (形声。从木,艮( gèn)声。本义:草木之根) 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 根,木株也。——《说文》蔓根为根,直根为柢。——《说文通训定声》根深,则视久。——《韩非子·解老》是谓深根、固柢。——《老子》有根株于下,有荣叶于上。——《论衡·超奇》其无宿根者,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,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。——宋· 沈括《梦溪笔谈》斯亦伐根以求木茂,塞源而欲流长也。——唐· 魏征《谏太宗十思疏》 又如:根荄(根。荄:草根;又指根本,根源);根茇(植物的根部);根柢(草木的根);根垓(根核。植物的根;植根) 事物的本源,根由,依据 根,始也。——《广雅·释诂一》根者,书之所谓柢也。——《韩非子·解老》万物有所生,而独知守其根。——《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名〉 (形声。从木,艮( gèn)声。本义:草木之根) 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 根,木株也。——《说文》蔓根为根,直根为柢。——《说文通训定声》根深,则视久。——《韩非子·解老》是谓深根、固柢。——《老子》有根株于下,有荣叶于上。——《论衡·超奇》其无宿根者,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,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。——宋· 沈括《梦溪笔谈》斯亦伐根以求木茂,塞源而欲流长也。——唐· 魏征《谏太宗十思疏》 又如:根荄(根。荄:草根;又指根本,根源);根茇(植物的根部);根柢(草木的根);根垓(根核。植物的根;植根) 事物的本源,根由,依据 根,始也。——《广雅·释诂一》根者,书之所谓柢也。——《韩非子·解老》万物有所生,而独知守其根。——《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