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[ yáo ]
[皋陶]传说中上古人名。
[ táo ]
①用黏土烧制的器物。②制造陶器:~铸|~冶(制陶
1. 陶 2. 陶 陶 〈名〉 (形声。从阜,匋( táo)声,阜,土山。从“阜”,与土有关。本义:陶丘) 同本义。本为两重的山丘,后为地名专称。在今山东省定陶县。因陶丘在定陶,故定陶亦省称陶 陶,再成丘也。——《说文》再成为陶丘。——《尔雅》。孙注:“形如累两盆。”陶丘于高山上一重作之,如陶灶也。——《释名》在济阴,《夏书》曰,东至于 陶丘北, 陶丘有 尧城,尧尝所居,故 尧号 陶唐氏。——《说文》 又如:陶丘(重叠的山丘) 瓦器,陶器 器用陶匏。——《礼记·郊特牲》陶器必良火齐必得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仲冬纪》以粟易械器者,不为厉陶治。——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。朱注:“陶,为甑者;冶,为釜铁者。” 又如:彩陶(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);白陶(殷代用高岭土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1. 陶 2. 陶 陶 〈名〉 (形声。从阜,匋( táo)声,阜,土山。从“阜”,与土有关。本义:陶丘) 同本义。本为两重的山丘,后为地名专称。在今山东省定陶县。因陶丘在定陶,故定陶亦省称陶 陶,再成丘也。——《说文》再成为陶丘。——《尔雅》。孙注:“形如累两盆。”陶丘于高山上一重作之,如陶灶也。——《释名》在济阴,《夏书》曰,东至于 陶丘北, 陶丘有 尧城,尧尝所居,故 尧号 陶唐氏。——《说文》 又如:陶丘(重叠的山丘) 瓦器,陶器 器用陶匏。——《礼记·郊特牲》陶器必良火齐必得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仲冬纪》以粟易械器者,不为厉陶治。——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。朱注:“陶,为甑者;冶,为釜铁者。” 又如:彩陶(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);白陶(殷代用高岭土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[ zhì ]
直立,耸立:~立。对~(相对而立)。两峰相~。
[ shì ]
〔繁~〕地名,在中国山西省。
1. 峙 2. 峙 峙 ——如“繁峙”,( Fánshì)山西一县名 另见 zhì峙 〈动〉 (形声。从山,寺声。本义:稳固地、高高地立起) 同本义 五山始峙而不动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水何澹澹,山岛竦峙。——曹操《步出夏门行》 又如:峙立 引申为相对耸立,对立 六国互峙。——晋· 潘岳《为贾谧作赠陆机》 储备 峙乃糗粮。——《书·费誓》以峙其峙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崧高》 又如:峙积(积储) 另见 shì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1. 峙 2. 峙 峙 ——如“繁峙”,( Fánshì)山西一县名 另见 zhì峙 〈动〉 (形声。从山,寺声。本义:稳固地、高高地立起) 同本义 五山始峙而不动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水何澹澹,山岛竦峙。——曹操《步出夏门行》 又如:峙立 引申为相对耸立,对立 六国互峙。——晋· 潘岳《为贾谧作赠陆机》 储备 峙乃糗粮。——《书·费誓》以峙其峙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崧高》 又如:峙积(积储) 另见 shì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落叶乔木,果实圆而小,味涩可食,俗称“杜梨”,亦称“甘棠”、“棠梨”。木材可做扁担或刻图章。
2.阻塞(sè),堵塞(sè):~绝。~塞(sè)。~门谢客,防微~渐。
3.〔~撰〕凭自己的意思没有根据地编造。
4.姓:~康(相传最早发明酿酒的人,文学作品中借指酒)。
〈名〉 (形声。从木,土声。本义:杜梨,棠梨,一种木本植物) 同本义 杜,甘棠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:“牡曰棠,牝曰杜。”杜树大者插五枝。——《齐民要术》 姓〈动〉 堵塞 杜,塞也。——《小尔雅·广诂》犯令陵政则杜之。——《周礼·大司马》。注:“杜塞使不得与邻国交通。” 又如:杜耳恶闻(塞住耳朵不愿听);杜隔(阻塞隔离);杜闭(堵塞,关闭);杜禁(堵塞) 关门,封闭 。杜乃护王。——《书·费誓》。注:“闭也。”犯令陵政则杜之。——《周礼·夏官·大司马》强公室,杜私门。——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陵怒,谢病免,杜门竟不朝请。——《汉书·王陵传》。 颜师古注:杜,塞也,闭塞其门也。塞隘杜津。——《汉书·叙传》 又如:杜口(闭口不说);杜门却扫(关闭大门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名〉 (形声。从木,土声。本义:杜梨,棠梨,一种木本植物) 同本义 杜,甘棠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:“牡曰棠,牝曰杜。”杜树大者插五枝。——《齐民要术》 姓〈动〉 堵塞 杜,塞也。——《小尔雅·广诂》犯令陵政则杜之。——《周礼·大司马》。注:“杜塞使不得与邻国交通。” 又如:杜耳恶闻(塞住耳朵不愿听);杜隔(阻塞隔离);杜闭(堵塞,关闭);杜禁(堵塞) 关门,封闭 。杜乃护王。——《书·费誓》。注:“闭也。”犯令陵政则杜之。——《周礼·夏官·大司马》强公室,杜私门。——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陵怒,谢病免,杜门竟不朝请。——《汉书·王陵传》。 颜师古注:杜,塞也,闭塞其门也。塞隘杜津。——《汉书·叙传》 又如:杜口(闭口不说);杜门却扫(关闭大门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