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1.中国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,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:~钩(古代吴地出产的一种弯刀,后泛指锋利的刀剑)。~越同舟(喻过去的仇人由于当前利害一致而成为朋友)。
2.中国东汉末年三国之一:~下阿蒙(喻原先学识粗浅的人)。
3.泛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:~语。~牛喘月(喻见到类似事物就胆怯害怕起来)。
1. 吴 2. 吴 吴 〈名〉吴国 。公元222—280年孙权所建的国家。如:吴越(古代的两个敌对国家。借指仇人);吴歈(吴地的歌声);吴牛见月(吴地的牛怕热,看见月亮以为是太阳,喘息起来);吴越气脉(比喻较高的水平和标准);吴头楚尾(指吴楚之间的地区)吴 〈动〉(会意。从口,从矢。矢( zè),象头的动作。合起来表示晃着头大声说话。本义:大声说话,喧哗) 同本义 不吴不敖,胡考之休。——《诗·周颂·丝衣》。传:“吴,哗也。”〈形〉〈方〉∶大 。如:吴魁(大而平的盾);吴榜(大棹,划船工具。亦指船)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1. 吴 2. 吴 吴 〈名〉吴国 。公元222—280年孙权所建的国家。如:吴越(古代的两个敌对国家。借指仇人);吴歈(吴地的歌声);吴牛见月(吴地的牛怕热,看见月亮以为是太阳,喘息起来);吴越气脉(比喻较高的水平和标准);吴头楚尾(指吴楚之间的地区)吴 〈动〉(会意。从口,从矢。矢( zè),象头的动作。合起来表示晃着头大声说话。本义:大声说话,喧哗) 同本义 不吴不敖,胡考之休。——《诗·周颂·丝衣》。传:“吴,哗也。”〈形〉〈方〉∶大 。如:吴魁(大而平的盾);吴榜(大棹,划船工具。亦指船)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水流长:“江之~矣”。
2.久远:~远。~生。隽~。~昼(长昼)。~年(a.整年;b.长寿)。~诀。~志不忘。~垂不朽。
3.古同“咏”,以诗词等来叙述。
〈形〉 (象形。小篆字形,象水流曲曲折折的样子。本义:水流长) 同本义 永,水长也。象水巠理之长。——《说文》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。——《诗·周南·汉广》。 毛传:“永,长。” 泛指长。兼指时间和空间 施于众长谓之永。——《方言一》不永所事。——《易·讼》日永星火。——《书·尧典》维以不永怀。——《诗·周南·卷耳》永矢弗谖。——《诗·卫风·考槃》且以永日。——《诗·唐风·山有枢》求永贞。——《周礼·大祝》永乃保之。——《仪礼·士冠礼》以永终誉。——《礼记·中庸》降年有永有不永。——《书·高宗彤日》斗南当日永,万物显光明。——《西游记》 又如:永昼(长长的白天);永永(久远);永生(长生);永言(长言);永伤(长久忧伤悲痛);永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形〉 (象形。小篆字形,象水流曲曲折折的样子。本义:水流长) 同本义 永,水长也。象水巠理之长。——《说文》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。——《诗·周南·汉广》。 毛传:“永,长。” 泛指长。兼指时间和空间 施于众长谓之永。——《方言一》不永所事。——《易·讼》日永星火。——《书·尧典》维以不永怀。——《诗·周南·卷耳》永矢弗谖。——《诗·卫风·考槃》且以永日。——《诗·唐风·山有枢》求永贞。——《周礼·大祝》永乃保之。——《仪礼·士冠礼》以永终誉。——《礼记·中庸》降年有永有不永。——《书·高宗彤日》斗南当日永,万物显光明。——《西游记》 又如:永昼(长长的白天);永永(久远);永生(长生);永言(长言);永伤(长久忧伤悲痛);永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具备;完备:具~。完~。求全责~(要求全面、完美)。
2.预备;准备:预~。防~。准~。筹~。~案(向主管机关做书面报告,以备查考)。~注。~忘录。
3.设备:设~。装~。军~。
〈形〉 (形声。从人,備( bèi)声。本义:谨慎、警惕) 同本义 事戒不虞曰知备。——《大戴礼记·小辨》备者,国之重也。——《墨子·七患》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》貌若傥荡不备,然心甚谨密。——《汉书·史丹传》 又如:傥荡不备(行为无拘无束,不谨慎) 完备;齐备 备,具也。——《广雅·释诂三》易之为书也,广大悉备。——《易·系辞》前人之述备矣。——宋·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众妙毕备。——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圣心备焉。——《荀子·劝学》请备述之。——明· 李渔《闲情偶寄·种植部》 又如:德才兼备;完备(齐备) 通“惫”。疲乏;困顿 修容而以言,耻食以上交,以避农战,外交以备,国之危也。——《商君书·靳令》孔子穷于陈蔡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形〉 (形声。从人,備( bèi)声。本义:谨慎、警惕) 同本义 事戒不虞曰知备。——《大戴礼记·小辨》备者,国之重也。——《墨子·七患》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》貌若傥荡不备,然心甚谨密。——《汉书·史丹传》 又如:傥荡不备(行为无拘无束,不谨慎) 完备;齐备 备,具也。——《广雅·释诂三》易之为书也,广大悉备。——《易·系辞》前人之述备矣。——宋·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众妙毕备。——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圣心备焉。——《荀子·劝学》请备述之。——明· 李渔《闲情偶寄·种植部》 又如:德才兼备;完备(齐备) 通“惫”。疲乏;困顿 修容而以言,耻食以上交,以避农战,外交以备,国之危也。——《商君书·靳令》孔子穷于陈蔡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