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1.落叶小乔木,果实称“李子”,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,可食:~代桃僵(原用“桃”“李”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,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)。投桃报~。~下不正冠(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)。桃~不言,下自成蹊(喻为人只要忠诚、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)。
2.姓。
3.古同“理”,古代法官的代称。
〈名〉 (形声。从木,子声。本义:李树) 同本义。落叶乔木,春天开白色花,果实叫李子,熟时黄色或紫红色,可吃 李,李果也。——《说文》北山有李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南山有台》 又如:李下瓜田(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)。又指李树的果实、李花、李园华如桃李。——《诗·召南·何彼禯矣》 (李:李花)报之以李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抑》 (李:李子)丘中有李。——《诗·王风·丘中有麻》 (李:李园) 狱官。通“理” 皋陶为李。——《管子·法法》 星名。即角宿二,为室女座 δ星 。如:李长庚(西方太白金星的名号) 姓。如:李杜(李白和杜甫);李唐(李氏唐朝);李氏子蟠(姓李的人家的孩子。氏,姓);李文靖公(李沆,字太初,宋太宗、真宗时的宰相,谥文靖);李渤(唐朝洛阳人,曾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名〉 (形声。从木,子声。本义:李树) 同本义。落叶乔木,春天开白色花,果实叫李子,熟时黄色或紫红色,可吃 李,李果也。——《说文》北山有李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南山有台》 又如:李下瓜田(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)。又指李树的果实、李花、李园华如桃李。——《诗·召南·何彼禯矣》 (李:李花)报之以李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抑》 (李:李子)丘中有李。——《诗·王风·丘中有麻》 (李:李园) 狱官。通“理” 皋陶为李。——《管子·法法》 星名。即角宿二,为室女座 δ星 。如:李长庚(西方太白金星的名号) 姓。如:李杜(李白和杜甫);李唐(李氏唐朝);李氏子蟠(姓李的人家的孩子。氏,姓);李文靖公(李沆,字太初,宋太宗、真宗时的宰相,谥文靖);李渤(唐朝洛阳人,曾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[ jiā ]
1.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:~庭。~眷。~长(zhǎng)。~园。~谱。~塾。~乡。~风。~训。~规。~喻户晓。如数~珍。
2.家庭所在的地方:回~。老~。安~。
3.居住:“可以~焉”。
1. 家 2. 家 3. 家 家 〈名〉 古通“姑” 。如:阿家(称婆婆);阿家阿翁 另见 jiā家 〈助〉 用在修饰语后,相当于“地”、“的”。如:成年家;整天家 另见 jiā家 〈名〉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“宀”( mián),表示与室家有关,下面是“豕”,即猪。古代生产力低下,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,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。本义:屋内,住所) 同本义 家,居也。从宀,豭省声。——《说文》家人内也。——《易·杂卦传》上地家七人。——《周礼·小司徒》。注:“有夫有妇,然后为家。”夙夜浚明有家。——《书·皋谟》开国承家。——《易·师》室为夫妇所居,家谓一门之内。——《诗·周南·桃夭》注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——陶潜《桃花源记》 引申表示住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1. 家 2. 家 3. 家 家 〈名〉 古通“姑” 。如:阿家(称婆婆);阿家阿翁 另见 jiā家 〈助〉 用在修饰语后,相当于“地”、“的”。如:成年家;整天家 另见 jiā家 〈名〉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“宀”( mián),表示与室家有关,下面是“豕”,即猪。古代生产力低下,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,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。本义:屋内,住所) 同本义 家,居也。从宀,豭省声。——《说文》家人内也。——《易·杂卦传》上地家七人。——《周礼·小司徒》。注:“有夫有妇,然后为家。”夙夜浚明有家。——《书·皋谟》开国承家。——《易·师》室为夫妇所居,家谓一门之内。——《诗·周南·桃夭》注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。——陶潜《桃花源记》 引申表示住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棉、麻及棉型化学短纤维经纺纱后的织成物:~匹。~帛。~衣。
2.古代的一种钱币。
3.宣告,对众陈述:宣~。发~。~告。开诚~公(推诚相见,坦白无私)。
4.分散到各处:散~。遍~。星罗棋~。
5.流传,散播:~道。~施。
〈名〉 (形声。从巾,父声。本义:麻布) 同本义(古时无棉布) 坤为布。——《易·说卦》抱布贸丝。——《诗·卫风·氓》女有余布。——《孟子》果布辐凑而常然。——左思《吴都赋》商祝免袒,执功布入。——《仪礼·既夕礼记》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?——《孟子·滕文公》 又如:布衣(平民,老百姓。古时老百姓穿麻布衣服,所以称平为“布衣”);布槽(布制的马槽);布褐(粗布衣服;又指平民);布总(古代丧服,以麻布束发) 棉、麻、苎、葛等织物的通称 足缠白布。——明· 魏禧《大铁椎传》 又如:土布(手工纺织的布);布索(布制的绳);布衣交(贫贱之交);布裙荆钗(指民家的女子);布头笺(用碎片制成而品质优良的笺纸);布掸子(用布条札成的掸帚) 古代钱币 外府掌邦布之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名〉 (形声。从巾,父声。本义:麻布) 同本义(古时无棉布) 坤为布。——《易·说卦》抱布贸丝。——《诗·卫风·氓》女有余布。——《孟子》果布辐凑而常然。——左思《吴都赋》商祝免袒,执功布入。——《仪礼·既夕礼记》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?——《孟子·滕文公》 又如:布衣(平民,老百姓。古时老百姓穿麻布衣服,所以称平为“布衣”);布槽(布制的马槽);布褐(粗布衣服;又指平民);布总(古代丧服,以麻布束发) 棉、麻、苎、葛等织物的通称 足缠白布。——明· 魏禧《大铁椎传》 又如:土布(手工纺织的布);布索(布制的绳);布衣交(贫贱之交);布裙荆钗(指民家的女子);布头笺(用碎片制成而品质优良的笺纸);布掸子(用布条札成的掸帚) 古代钱币 外府掌邦布之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