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[ liù ]
“六”字的大写。
[ lù ]
①陆地,高出水面的土地:登~丨~路丨~军。②姓。[陆离]形
1. 陆 2. 陆 陆 [数] 数目字“六”的大写 另见 lù陆 〈名〉 (会意。从阜( fù),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,从坴( lù),土块很大。“坴”亦兼表字音。本义:陆地,高而平的地方) 同本义 陆,高平地。——《说文》鸿渐于陆。——《易·渐卦》陵阜陆墐。——《国语·齐语》陵衍平陆。——《穆天子传》三水陆草木。——宋· 周敦颐《爱莲说》水陆俱下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 又水陆并进。 又如:大陆(广大的陆地);水陆(水面和陆地上);陆毛(陆地之所产。指兽类);陆田(旱田。对水田而言);陆径(即陆路);陆船(即旱船。船形的花车) 路;道 复陆重阁,转石成雷。——张衡《西京赋》 陆路 运盐之法,凡行百里,陆运斤四钱,船运近一钱。——沈括《梦溪笔谈·官政一》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1. 陆 2. 陆 陆 [数] 数目字“六”的大写 另见 lù陆 〈名〉 (会意。从阜( fù),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,从坴( lù),土块很大。“坴”亦兼表字音。本义:陆地,高而平的地方) 同本义 陆,高平地。——《说文》鸿渐于陆。——《易·渐卦》陵阜陆墐。——《国语·齐语》陵衍平陆。——《穆天子传》三水陆草木。——宋· 周敦颐《爱莲说》水陆俱下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 又水陆并进。 又如:大陆(广大的陆地);水陆(水面和陆地上);陆毛(陆地之所产。指兽类);陆田(旱田。对水田而言);陆径(即陆路);陆船(即旱船。船形的花车) 路;道 复陆重阁,转石成雷。——张衡《西京赋》 陆路 运盐之法,凡行百里,陆运斤四钱,船运近一钱。——沈括《梦溪笔谈·官政一》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[ yǒu ]
1.存在:~关。~方(得法)。~案可稽。~备无患。~目共睹。
2.表示所属:他~一本书。
3.表示发生、出现:~病。情况~变化。
4.表示估量或比较:水~一丈多深。
1. 有 2. 有 有 通“又” 割地朝者三十有六国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序八州而朝同列,百有余年矣。——汉· 贾谊《过秦论》亡国之恨顿生,檀板之声无色,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言者矣。——清· 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对联、题名并篆文,为字共三十有四。——清· 张潮《虞初新志·魏学·核舟记》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,春秋三十有三。——清· 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 另见 yǒu有 〈动〉 (会意。金文字形,从又(手)持肉,意思是手中有物。本义:具有,与“无”相对) 同本义 有,不宜有也。春秋传曰:“日月有食之。”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掩日者月也。故许云月有食之,犹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。一有一亡曰有。——《谷梁传·庄公二十八年》大有众也。——《易·杂卦》有备无患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1. 有 2. 有 有 通“又” 割地朝者三十有六国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序八州而朝同列,百有余年矣。——汉· 贾谊《过秦论》亡国之恨顿生,檀板之声无色,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言者矣。——清· 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对联、题名并篆文,为字共三十有四。——清· 张潮《虞初新志·魏学·核舟记》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,春秋三十有三。——清· 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 另见 yǒu有 〈动〉 (会意。金文字形,从又(手)持肉,意思是手中有物。本义:具有,与“无”相对) 同本义 有,不宜有也。春秋传曰:“日月有食之。”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掩日者月也。故许云月有食之,犹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。一有一亡曰有。——《谷梁传·庄公二十八年》大有众也。——《易·杂卦》有备无患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全,都:~大欢喜。人人~知。放之四海而~准。
〈副〉 (会意。从比,从白。从“比”,有“并”的意思。本义:都,全) 同本义 皆,俱词也。——《说文》百堵皆兴。皆死皆殡。——《左传·哀公十一年》予及汝皆亡。——《书·汤誓》燕、 赵、 韩、 魏闻之,皆朝于 齐。——《战国策·齐策》小人有母,皆尝小人之食。——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皆以美于徐公。——《战国策·齐策》皆自于人欤。——宋· 欧阳修《新五代史·伶官传》所在皆是。——宋· 苏轼《石钟山记》皆托忠烈之名。—— 清· 全祖望《梅花岭记》环村居者皆猎户。——清· 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吾村十里皆平原 又如:皆悉(尽;全都);皆既(日月亏蚀全尽);这件事情人人皆知 通“偕”;一同 皆行至于阶让。——《仪礼·聘礼》。注:“犹并也。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副〉 (会意。从比,从白。从“比”,有“并”的意思。本义:都,全) 同本义 皆,俱词也。——《说文》百堵皆兴。皆死皆殡。——《左传·哀公十一年》予及汝皆亡。——《书·汤誓》燕、 赵、 韩、 魏闻之,皆朝于 齐。——《战国策·齐策》小人有母,皆尝小人之食。——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皆以美于徐公。——《战国策·齐策》皆自于人欤。——宋· 欧阳修《新五代史·伶官传》所在皆是。——宋· 苏轼《石钟山记》皆托忠烈之名。—— 清· 全祖望《梅花岭记》环村居者皆猎户。——清· 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吾村十里皆平原 又如:皆悉(尽;全都);皆既(日月亏蚀全尽);这件事情人人皆知 通“偕”;一同 皆行至于阶让。——《仪礼·聘礼》。注:“犹并也。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