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[ qí ]
1.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:~整。参差不~。
2.达到,跟什么一般平:见贤思~。河水~腰深。
3.同时;同样;一起:~名。~声。~心协力。一~前进。
4.全;完全:~全。人到~了。
1. 齐 2. 齐 3. 齐 齐 〈名〉 朝代名 。南北朝时代,南朝萧道成代宋为帝,国号齐,史称南齐(479—502);北朝高洋代北魏为帝,国号齐,史称北齐(550—557) 齐国 。中国周朝分封的诸候国名(公元前1122—前265),在今山东省求救于齐。——《战国策·赵策》 又质于齐。齐兵乃出。齐楚之精英。—— 唐· 杜牧《阿房宫赋》 又如:齐刀(古代齐国的钱币名);齐人(齐国的人);齐言(齐国的语言) 通“脐”。肚脐 若不早图,后君噬齐,其及图之乎!——《左传·庄公六年》环齐而痛,是为何病?——《素问·奇病论》 通“脐”。中央 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。——《列子·黄帝》。注:“齐,中也。”齐 〈名〉 通“剂”。调味品 凡齐,执之以右,居之以左。——《礼记》 合金 金有六齐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1. 齐 2. 齐 3. 齐 齐 〈名〉 朝代名 。南北朝时代,南朝萧道成代宋为帝,国号齐,史称南齐(479—502);北朝高洋代北魏为帝,国号齐,史称北齐(550—557) 齐国 。中国周朝分封的诸候国名(公元前1122—前265),在今山东省求救于齐。——《战国策·赵策》 又质于齐。齐兵乃出。齐楚之精英。—— 唐· 杜牧《阿房宫赋》 又如:齐刀(古代齐国的钱币名);齐人(齐国的人);齐言(齐国的语言) 通“脐”。肚脐 若不早图,后君噬齐,其及图之乎!——《左传·庄公六年》环齐而痛,是为何病?——《素问·奇病论》 通“脐”。中央 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。——《列子·黄帝》。注:“齐,中也。”齐 〈名〉 通“剂”。调味品 凡齐,执之以右,居之以左。——《礼记》 合金 金有六齐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天明:~市。拂~。破~。报~。
2.知道,懂得:~畅。~得。分~。
3.使人知道清楚:~示。~谕。
〈名〉 (象形。从日,尧声。本义:天明) 同本义。今专指天刚亮 晓,明也。——《说文》冥冥之中,独见晓焉。——《淮南子·俶真》晓驾炭车辗冰辙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卖炭翁》晓看红湿处。——唐· 杜甫《春夜喜雨》晓当尽戮之。——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梳晓鬟也。——唐· 杜牧《阿房宫赋》晓风残月。——宋· 柳永《雨霖铃》 又如:破晓(刚亮);拂晓(天快亮);晓雾;晓舌(鸟拂晓叫);晓暝(天将亮的时候);晓行;晓鸡初啼;晓星;晓岚;鸡鸣报晓;晓夕(日夜);晓天,晓色(拂晓时的天色);晓月,晓魄(拂晓残月) 清晨 晓光浮野,朝烟承日回。——梁· 简文帝《侍游新亭应令诗》 又如:晓日(朝阳);晓夕;晓光(清晨的日光);晓妆(晨妆);晓昏(朝夕);晓霜(早上的霜露)〈动〉 明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名〉 (象形。从日,尧声。本义:天明) 同本义。今专指天刚亮 晓,明也。——《说文》冥冥之中,独见晓焉。——《淮南子·俶真》晓驾炭车辗冰辙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卖炭翁》晓看红湿处。——唐· 杜甫《春夜喜雨》晓当尽戮之。——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梳晓鬟也。——唐· 杜牧《阿房宫赋》晓风残月。——宋· 柳永《雨霖铃》 又如:破晓(刚亮);拂晓(天快亮);晓雾;晓舌(鸟拂晓叫);晓暝(天将亮的时候);晓行;晓鸡初啼;晓星;晓岚;鸡鸣报晓;晓夕(日夜);晓天,晓色(拂晓时的天色);晓月,晓魄(拂晓残月) 清晨 晓光浮野,朝烟承日回。——梁· 简文帝《侍游新亭应令诗》 又如:晓日(朝阳);晓夕;晓光(清晨的日光);晓妆(晨妆);晓昏(朝夕);晓霜(早上的霜露)〈动〉 明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明亮。
2.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,与“阴”相对:一阴一~谓之道。阴~二气。图形:⚊(U+268A)。
3.指“太阳”:~光。~面。~历。向~。夕~。
4.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(多用于地名):衡~(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)。洛~(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)。
〈名〉 (形声。从阜,昜( yáng)声。从阜,与山有关。本义:山南水北) 同本义 阳,高明也。——《说文》山南为阳,水北为阳。——《谷梁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山东曰朝阳,山西曰夕阳。——《尔雅》利刊阳木而火之。——《周礼·柞氏》。注:“生于山南为阳木。”河阳之北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华山之阳。—— 宋· 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阳谷皆入汶。—— 清· 姚鼐《登泰山记》泰山之阳, 汶水西流。 又如:衡阳(在衡山之南),洛阳(在洛河之北);阳陆(山之南);阳濒(水之北岸);阳林(生在山南的林木);阳木(山南之木);阳柯(向阳光或南向的树枝);阳崖(向南的山崖);阳坡(向阳的山坡) 太阳湛湛露斯,匪阳不晞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湛露》阳春布德泽。——《乐府诗集·长歌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名〉 (形声。从阜,昜( yáng)声。从阜,与山有关。本义:山南水北) 同本义 阳,高明也。——《说文》山南为阳,水北为阳。——《谷梁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山东曰朝阳,山西曰夕阳。——《尔雅》利刊阳木而火之。——《周礼·柞氏》。注:“生于山南为阳木。”河阳之北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华山之阳。—— 宋· 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阳谷皆入汶。—— 清· 姚鼐《登泰山记》泰山之阳, 汶水西流。 又如:衡阳(在衡山之南),洛阳(在洛河之北);阳陆(山之南);阳濒(水之北岸);阳林(生在山南的林木);阳木(山南之木);阳柯(向阳光或南向的树枝);阳崖(向南的山崖);阳坡(向阳的山坡) 太阳湛湛露斯,匪阳不晞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湛露》阳春布德泽。——《乐府诗集·长歌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