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1.中国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山东省邹县东南。
2.姓。
〈名〉 古国名 。春秋时叫“邾国”,又称“邾娄国”。战国时,鲁穆公将其改称为“邹国”。汉置邹县,属鲁国,在今山东省。唐为邹县,历代因之,明清时皆属兖州府邹,鲁县古 邾国,帝 颛顼之后所封。——《说文》。 朱按, 曹姓。 邹者,邾娄之合音,战国时 穆公改号 邾娄为邹,后为 楚所灭,若今 济南府邹平县之 邹。邹人与 楚人战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 又邹敌 楚战。 通“驺” 。如:邹虞(兽名;乐名;古代为帝王掌鸟兽的官) 姓邹忌讽 齐王纳谏。(邹忌,齐国人,善鼓琴,有辩才。曾为齐相,封成侯。讽:用含蓄的话劝告或讽喻。纳:采纳,接受。谏:对君主,尊长进行劝告。)——《战国策·齐策》邹君 海滨。(邹海滨先生。邹鲁,字海滨。他早期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,后来反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名〉 古国名 。春秋时叫“邾国”,又称“邾娄国”。战国时,鲁穆公将其改称为“邹国”。汉置邹县,属鲁国,在今山东省。唐为邹县,历代因之,明清时皆属兖州府邹,鲁县古 邾国,帝 颛顼之后所封。——《说文》。 朱按, 曹姓。 邹者,邾娄之合音,战国时 穆公改号 邾娄为邹,后为 楚所灭,若今 济南府邹平县之 邹。邹人与 楚人战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 又邹敌 楚战。 通“驺” 。如:邹虞(兽名;乐名;古代为帝王掌鸟兽的官) 姓邹忌讽 齐王纳谏。(邹忌,齐国人,善鼓琴,有辩才。曾为齐相,封成侯。讽:用含蓄的话劝告或讽喻。纳:采纳,接受。谏:对君主,尊长进行劝告。)——《战国策·齐策》邹君 海滨。(邹海滨先生。邹鲁,字海滨。他早期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,后来反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[ bó ]
1.兄弟排行次序:~仲(指兄弟的次第,喻事物不相上下)。
2.父亲的哥哥:~~。~父。~母。
3.对父辈戚友的尊称:老~。世~。
4.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:~爵。
1. 伯 2. 伯 3. 伯 伯 〈名〉 通“霸”。原指春秋时诸侯的首领 穆公任之,强配五伯、六卿施。(五伯,即五个盟主,五霸:齐桓公、晋文公、宋襄公、秦穆公、楚庄王。)——《荀子·成相》 又如:伯气(霸气)〈动〉 称霸 一朝而伯。——《荀子·儒效》 另见 bǎi;bó伯 〈名〉 (形声。从人,白声。本义:排行第一的,老大) 同本义 伯,长也。——《说文》问我诸姑,遂及伯姊。——《诗·邶风 ·泉水》侯主侯伯,侯亚侯旅。——《诗·周颂·载芟》曰伯某甫仲叔季,唯其所当。——《仪礼·士冠礼》五官之长曰伯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下》千里之外访方伯。——《礼记·王制》忆作儿童随伯氏,南来今只一身存。——韩愈《过始兴江口感怀》 又如:伯氏(长兄,哥哥);伯兄(长兄)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1. 伯 2. 伯 3. 伯 伯 〈名〉 通“霸”。原指春秋时诸侯的首领 穆公任之,强配五伯、六卿施。(五伯,即五个盟主,五霸:齐桓公、晋文公、宋襄公、秦穆公、楚庄王。)——《荀子·成相》 又如:伯气(霸气)〈动〉 称霸 一朝而伯。——《荀子·儒效》 另见 bǎi;bó伯 〈名〉 (形声。从人,白声。本义:排行第一的,老大) 同本义 伯,长也。——《说文》问我诸姑,遂及伯姊。——《诗·邶风 ·泉水》侯主侯伯,侯亚侯旅。——《诗·周颂·载芟》曰伯某甫仲叔季,唯其所当。——《仪礼·士冠礼》五官之长曰伯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下》千里之外访方伯。——《礼记·王制》忆作儿童随伯氏,南来今只一身存。——韩愈《过始兴江口感怀》 又如:伯氏(长兄,哥哥);伯兄(长兄)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落叶乔木,品种很多,性耐寒,初春开花,有白、红等颜色,分五瓣,香味很浓,果实球形,味酸:~花。~子。
2.姓。
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...查看更详细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