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1.用靛青染成的颜色,晴天天空的颜色:~盈盈。蔚~。~本。~图。
2.植物名,品种很多,如“蓼蓝”、“菘蓝”、“木蓝”、“马蓝”等。
3.古同“褴”,褴褛。
4.姓。
〈名〉 (形声。从艸,监声。本义:蓼蓝) 同本义 。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。叶形似蓼而味不辛,干后变暗蓝色,可加工成靛青,作染料。叶也供药用。又泛指叶含蓝汁可制蓝靛作染料的植物蓝,染青草也。——《说文》终朝采蓝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采绿青,取之于蓝而青于蓝。——《荀子·劝学》春来江水绿如蓝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忆江南》 又如:木蓝、菘蓝、马蓝等 佛寺。梵语伽蓝的简称 宝刹名蓝之外,又家供养佛堂。——清· 阮元《小沧浪笔谈》 姓〈形〉 颜色的一种。像晴天天空的颜色 秋鳸窃蓝。——《尔雅·释鸟》。注:“青也。”上有蔚蓝天。——杜甫《冬到金华山观》以蓝手巾裹头。——明· 魏禧《大铁椎传》 又如:蓝郁郁(蓝蓝);蓝榜(乡会试时,只要答卷不合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名〉 (形声。从艸,监声。本义:蓼蓝) 同本义 。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。叶形似蓼而味不辛,干后变暗蓝色,可加工成靛青,作染料。叶也供药用。又泛指叶含蓝汁可制蓝靛作染料的植物蓝,染青草也。——《说文》终朝采蓝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采绿青,取之于蓝而青于蓝。——《荀子·劝学》春来江水绿如蓝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忆江南》 又如:木蓝、菘蓝、马蓝等 佛寺。梵语伽蓝的简称 宝刹名蓝之外,又家供养佛堂。——清· 阮元《小沧浪笔谈》 姓〈形〉 颜色的一种。像晴天天空的颜色 秋鳸窃蓝。——《尔雅·释鸟》。注:“青也。”上有蔚蓝天。——杜甫《冬到金华山观》以蓝手巾裹头。——明· 魏禧《大铁椎传》 又如:蓝郁郁(蓝蓝);蓝榜(乡会试时,只要答卷不合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落叶乔木,叶卵形,花白色或淡红色,果实称“杏儿”、“杏子”,酸甜,可食:~仁儿。~黄。
〈名〉 木名。杏树 。一种落叶乔木,叶子宽卵形,花单性,白色或粉红色,果实圆形,成熟时黄红色,味酸甜杏,杏果也。从木,可省声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尚省声。五沃之土,其木宜杏。——《管子》孔子游缁帷之林,坐杏坛之上。——《庄子》桃李梅杏,楂梨姜桂。——《礼记·内则》 又如:杏苑(杏树园林;泛指新科进士游宴处);杏林(见杏田典故。以杏林代指良医,并以“杏林春满”、“誉满杏林”等称颂医术高明);杏林得意(借指进士及第) 杏花 桃未芳菲杏未红,冲寒先喜笑东风。——《红楼梦》 又如:杏雨(杏花雨);杏腮(指杏花);杏装(杏花的装扮。指粉红色);杏殇(杏的花苞凋落。喻婴儿夭折);杏靥(指杏花) 杏仁 杏粥犹堪食,榆羹已稍煎。——《清明日忆诸弟》 又如:杏丹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名〉 木名。杏树 。一种落叶乔木,叶子宽卵形,花单性,白色或粉红色,果实圆形,成熟时黄红色,味酸甜杏,杏果也。从木,可省声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尚省声。五沃之土,其木宜杏。——《管子》孔子游缁帷之林,坐杏坛之上。——《庄子》桃李梅杏,楂梨姜桂。——《礼记·内则》 又如:杏苑(杏树园林;泛指新科进士游宴处);杏林(见杏田典故。以杏林代指良医,并以“杏林春满”、“誉满杏林”等称颂医术高明);杏林得意(借指进士及第) 杏花 桃未芳菲杏未红,冲寒先喜笑东风。——《红楼梦》 又如:杏雨(杏花雨);杏腮(指杏花);杏装(杏花的装扮。指粉红色);杏殇(杏的花苞凋落。喻婴儿夭折);杏靥(指杏花) 杏仁 杏粥犹堪食,榆羹已稍煎。——《清明日忆诸弟》 又如:杏丹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蛤蚌因沙粒窜入壳内受到刺激而分泌的物质,逐层包起来形成圆粒,乳白色或略带黄色,有光泽,可做装饰品,亦可入药。称“珍珠”(亦作“真珠”,简称“珠”):~蚌。~宝。~花。夜明~。~玑(喻优美的词藻或诗文)。~联璧合(珍珠联成串,美玉放在一起,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)。
2.像珠子的东西:汗~。泪~。露~。
〈名〉 (形声。从玉,朱声。本义:珍珠。蛤蚌壳内由分泌物结成的有光小圆体) 同本义 珠,蚌之阴精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水精也,或生于蚌,阴精所凝。珠足以御火灾。——《国语·楚语》水方折者有玉,员折者有珠。——《尸子》渊生珠而岸不枯。——《淮南子·说山》珠盘玉敦。——《周礼·玉府》大珠四枚。——明· 崔铣《记王忠肃公翱三事》 又所货西洋珠。 又公受珠。 又出珠授之。 又如:珠户(采珠的民户;珠饰的门户);珠履(以珍珠为饰的鞋子);珠碧(珍珠与碧玉);珠英(美如珍珠的花);珠翠(珍珠与翠玉);珠市(买卖珍珠的集市) 珠玉 琴号珠柱,书名《玉杯》。——庾信《小园赋》 又如:珠椟(盛放珠宝的匣子);珠丸(用珠玉做的弹丸);珠箔(用珠子缀成的帘子) ∶形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名〉 (形声。从玉,朱声。本义:珍珠。蛤蚌壳内由分泌物结成的有光小圆体) 同本义 珠,蚌之阴精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水精也,或生于蚌,阴精所凝。珠足以御火灾。——《国语·楚语》水方折者有玉,员折者有珠。——《尸子》渊生珠而岸不枯。——《淮南子·说山》珠盘玉敦。——《周礼·玉府》大珠四枚。——明· 崔铣《记王忠肃公翱三事》 又所货西洋珠。 又公受珠。 又出珠授之。 又如:珠户(采珠的民户;珠饰的门户);珠履(以珍珠为饰的鞋子);珠碧(珍珠与碧玉);珠英(美如珍珠的花);珠翠(珍珠与翠玉);珠市(买卖珍珠的集市) 珠玉 琴号珠柱,书名《玉杯》。——庾信《小园赋》 又如:珠椟(盛放珠宝的匣子);珠丸(用珠玉做的弹丸);珠箔(用珠子缀成的帘子) ∶形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