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1.紧密,没有空隙:~紧。~密。
2.不放松,认真:~格。~肃。~正(严肃正当)。~明(严肃而公正,如“赏罚~~”)。~饬(a.严格命令;b.谨严)。威~。
3.郑重,庄重:庄~。尊~。
4.厉害的:~厉。~苛。
5.重大:~重。
〈形〉 同本义 事严,虞不敢请。——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 又如:严急(犹危急;紧急);严行(急行);严鼓(急鼓,急促的鼓声) 严厉;严肃 诛严不为戾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严限追比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性严毅。——清· 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 又如:严紧(严厉);严查(严格检查);严假(期限严格的假期);严戢(谓严格管理);严讥(严格查问);严谴(严厉谴责);严辞(严厉的言辞);严罚(严厉处罚);严察(严厉苛察);严禁(严厉的禁令);严愎(严厉而刚愎);严参(严厉弹劾);严处(严厉处罚);严敏(严厉果断);严重(严肃而持重);严介(严肃耿介);严色(严肃的神色);严直(严肃正直);严威(严肃而威重);严庄(严肃庄重);严远(严肃而使人敬畏);严悫(严肃而诚实);严谕(严肃告谕);严凝(严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形〉 同本义 事严,虞不敢请。——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 又如:严急(犹危急;紧急);严行(急行);严鼓(急鼓,急促的鼓声) 严厉;严肃 诛严不为戾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严限追比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性严毅。——清· 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 又如:严紧(严厉);严查(严格检查);严假(期限严格的假期);严戢(谓严格管理);严讥(严格查问);严谴(严厉谴责);严辞(严厉的言辞);严罚(严厉处罚);严察(严厉苛察);严禁(严厉的禁令);严愎(严厉而刚愎);严参(严厉弹劾);严处(严厉处罚);严敏(严厉果断);严重(严肃而持重);严介(严肃耿介);严色(严肃的神色);严直(严肃正直);严威(严肃而威重);严庄(严肃庄重);严远(严肃而使人敬畏);严悫(严肃而诚实);严谕(严肃告谕);严凝(严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不,不曾,没有:~必。~曾(céng)。~来。~尝。~竟(没有完成的)。~及(a.没有来得及;b.没有达到)。
2.地支的第八位,属羊。
3.用于记时:~时(下午一点至三点)。
4.放在句末,表示疑问:“君除吏尽~?吾亦欲除吏”。
〈副〉 (象形。基本义:没有;不。“未”字否定过去,不否定将来,与“不”有别。但有时候也当“不”字讲) 相当于“没有”、“不曾”、“尚未” 未,无也。——《小尔雅·广诂》未由也已。——《论语·子罕》未之难矣。——《论语·宪问》吾与郑人未有成也。——《公羊传·隐公六年》吾未有言之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开春》未果。——晋· 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有孙母未去。——唐· 杜甫《石壕吏》未百步则返。——明· 袁宏道《满井游记》将舒未舒。 又如:未际(未发迹);未的(未必,不一定);未从(未曾,尚未);未傅(未成年的人);未遑(来不及,没有闲暇);未遇(未得到赏识和重用;未发迹);未宾(没有归顺);未集(未能完成);未臻(未到圆满的地步);未极(无穷远处;未到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副〉 (象形。基本义:没有;不。“未”字否定过去,不否定将来,与“不”有别。但有时候也当“不”字讲) 相当于“没有”、“不曾”、“尚未” 未,无也。——《小尔雅·广诂》未由也已。——《论语·子罕》未之难矣。——《论语·宪问》吾与郑人未有成也。——《公羊传·隐公六年》吾未有言之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开春》未果。——晋· 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有孙母未去。——唐· 杜甫《石壕吏》未百步则返。——明· 袁宏道《满井游记》将舒未舒。 又如:未际(未发迹);未的(未必,不一定);未从(未曾,尚未);未傅(未成年的人);未遑(来不及,没有闲暇);未遇(未得到赏识和重用;未发迹);未宾(没有归顺);未集(未能完成);未臻(未到圆满的地步);未极(无穷远处;未到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不倾斜,无凹凸,像静止的水面一样:~地。~面。~原。
2.均等:~分。~行(xíng)。抱打不~。公~合理。
3.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,不相上下:~列。~局。~辈。
4.安定、安静:~安。~服。
5.治理,镇压:~定。
〈形〉 (指事。小篆字形, 从于, 从八。“于”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, “八”是分的意思, 气越过而能分散,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。本义: 语气平和舒顺) 同本义 平,语平舒也。——《说文》终和且平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伐木》神气乃平。——《素问·调经论》 又如:平典(和平典雅);平度(平和的法度);平气(平和之气);平远(谓性情平和,胸襟远大);平愉(平和愉悦);平睦(犹平和) 平坦,没有高低凹凸 土治曰平,水治曰清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黍苗》传平,正也。——《广韵》地爱其平。——《淮南子·本经》。注:“平,正也。”将以教民平好恶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适音》。注:“平,正也。”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。——晋· 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则以一平板按其面。——宋·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形〉 (指事。小篆字形, 从于, 从八。“于”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, “八”是分的意思, 气越过而能分散,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。本义: 语气平和舒顺) 同本义 平,语平舒也。——《说文》终和且平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伐木》神气乃平。——《素问·调经论》 又如:平典(和平典雅);平度(平和的法度);平气(平和之气);平远(谓性情平和,胸襟远大);平愉(平和愉悦);平睦(犹平和) 平坦,没有高低凹凸 土治曰平,水治曰清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黍苗》传平,正也。——《广韵》地爱其平。——《淮南子·本经》。注:“平,正也。”将以教民平好恶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适音》。注:“平,正也。”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。——晋· 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则以一平板按其面。——宋·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