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[ bǎi ]
1.常绿乔木,叶鳞片状,结球果,有“扁柏”、“侧柏”、“圆柏”、“罗汉柏”等多种。木质坚硬,纹理致密。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之用:~露(柏树上的露水,据说用以洗眼,有明目的作用)。
2.姓。
1. 柏 2. 柏 3. 柏 柏 ——见“黄柏”:即黄檗 另见 bǎi;bó柏 ——用于外国语音译。如:柏林;柏拉图 另见 bǎi;bò柏 〈名〉 (形声。从木,白声。本义:木名,柏树,也称“椈”) 柏科柏木属植物的通称 柏,鞠也。——《说文》柏,椈。——《尔雅》鬯臼以椈。——《礼记·杂记》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——《论语·子罕》 柏属约20种。如:侧柏、圆柏、刺柏、台湾扁柏、福建柏等,常绿树,可供观赏和材用,分布于欧亚和北美暖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柏叶 。如:柏酒(以柏树叶浸泡的酒) 特指柏台(御史台的别称。汉御史府中列植柏树,固称) 俱蟠使下之柏,俱擅乙中之二。——唐· 黄滔《祭陈侍御》 古国名。故地在今河南省西平县 于是江、 黄、 道、 柏方睦于 齐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1. 柏 2. 柏 3. 柏 柏 ——见“黄柏”:即黄檗 另见 bǎi;bó柏 ——用于外国语音译。如:柏林;柏拉图 另见 bǎi;bò柏 〈名〉 (形声。从木,白声。本义:木名,柏树,也称“椈”) 柏科柏木属植物的通称 柏,鞠也。——《说文》柏,椈。——《尔雅》鬯臼以椈。——《礼记·杂记》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——《论语·子罕》 柏属约20种。如:侧柏、圆柏、刺柏、台湾扁柏、福建柏等,常绿树,可供观赏和材用,分布于欧亚和北美暖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柏叶 。如:柏酒(以柏树叶浸泡的酒) 特指柏台(御史台的别称。汉御史府中列植柏树,固称) 俱蟠使下之柏,俱擅乙中之二。——唐· 黄滔《祭陈侍御》 古国名。故地在今河南省西平县 于是江、 黄、 道、 柏方睦于 齐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人或事物的称谓:~字。~氏。~姓。~义。~分(fèn)。~堂。~落孙山。~存实亡。
2.起名字:“秦氏有好女,自~为罗敷”。
3.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:这些人以“办学”为~,行骗钱之实。
4.叫出,说出:不可~状。
5.声誉:~誉。~声。~优(a.出名的
〈动〉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。从口夕。本义:自己报出姓名;起名字) 同本义 名,自命也。——《说文》黄帝正名百物。——《礼记·祭法》名之曰幽厉。——《孟子》名公器也。——《庄子·天运》秦氏有好女,自名为 罗敷。——《乐府诗集》以故其后名之曰“褒禅”。——宋· 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名之者谁。——宋· 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自名“蟹壳青”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 又如:名品(辨明品级) 称说;说出 不能名其一处。——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 又如:不可名状;莫名其妙;名状(形容描述) 出名,有名声 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——刘禹锡《陋室铭》 以私人名义占有 不名一钱。——王充《论衡》 通“明”。明白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,不见而名。——《老子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动〉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。从口夕。本义:自己报出姓名;起名字) 同本义 名,自命也。——《说文》黄帝正名百物。——《礼记·祭法》名之曰幽厉。——《孟子》名公器也。——《庄子·天运》秦氏有好女,自名为 罗敷。——《乐府诗集》以故其后名之曰“褒禅”。——宋· 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名之者谁。——宋· 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自名“蟹壳青”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 又如:名品(辨明品级) 称说;说出 不能名其一处。——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 又如:不可名状;莫名其妙;名状(形容描述) 出名,有名声 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——刘禹锡《陋室铭》 以私人名义占有 不名一钱。——王充《论衡》 通“明”。明白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,不见而名。——《老子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不倾斜,无凹凸,像静止的水面一样:~地。~面。~原。
2.均等:~分。~行(xíng)。抱打不~。公~合理。
3.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,不相上下:~列。~局。~辈。
4.安定、安静:~安。~服。
5.治理,镇压:~定。
〈形〉 (指事。小篆字形, 从于, 从八。“于”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, “八”是分的意思, 气越过而能分散,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。本义: 语气平和舒顺) 同本义 平,语平舒也。——《说文》终和且平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伐木》神气乃平。——《素问·调经论》 又如:平典(和平典雅);平度(平和的法度);平气(平和之气);平远(谓性情平和,胸襟远大);平愉(平和愉悦);平睦(犹平和) 平坦,没有高低凹凸 土治曰平,水治曰清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黍苗》传平,正也。——《广韵》地爱其平。——《淮南子·本经》。注:“平,正也。”将以教民平好恶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适音》。注:“平,正也。”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。——晋· 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则以一平板按其面。——宋·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形〉 (指事。小篆字形, 从于, 从八。“于”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, “八”是分的意思, 气越过而能分散,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。本义: 语气平和舒顺) 同本义 平,语平舒也。——《说文》终和且平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伐木》神气乃平。——《素问·调经论》 又如:平典(和平典雅);平度(平和的法度);平气(平和之气);平远(谓性情平和,胸襟远大);平愉(平和愉悦);平睦(犹平和) 平坦,没有高低凹凸 土治曰平,水治曰清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黍苗》传平,正也。——《广韵》地爱其平。——《淮南子·本经》。注:“平,正也。”将以教民平好恶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适音》。注:“平,正也。”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。——晋· 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则以一平板按其面。——宋·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