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[ jì ]
1.记载:~年。~元。~行(xíng)。~实。~念。~传(zhuàn)体(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,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,“纪”是帝王本纪,“传”是其他人物的列传)。~事本末体(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,以重要事件为纲,将一段历史完整地记载下来)。
2.记年代的方式:一~(古代指十二年)。世~(一百年)。
1. 纪 2. 纪 纪 〈名〉 姓 另见 jì纪 〈名〉 (形声。从糸( mì),表示与线丝有关,己声。本义:散丝的头绪) 同本义 纪,别丝也。——《说文》三纲六纪。纪者,理也。——《白虎通》众之纪也。——《礼记·礼器》。注:“丝缕之数有纪。”譬若丝缕之有纪,网罟之有纲。——《墨子·尚同上》茧之性为丝,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,则不能成丝。——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 开端,头绪 纪,绪也。——《方言十》 又如:乱其纪(事情乱了端绪) 要领 义也者,万事之纪也。——《吕氏春秋》故乐者,天地之命,中和之纪,人情之所不能免也。——《礼记·乐记》 纲领;纲纪 纲纪四方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棫朴》道者,万物之始,是非之纪也。——《韩非子·主道》 又如:纪经(纲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1. 纪 2. 纪 纪 〈名〉 姓 另见 jì纪 〈名〉 (形声。从糸( mì),表示与线丝有关,己声。本义:散丝的头绪) 同本义 纪,别丝也。——《说文》三纲六纪。纪者,理也。——《白虎通》众之纪也。——《礼记·礼器》。注:“丝缕之数有纪。”譬若丝缕之有纪,网罟之有纲。——《墨子·尚同上》茧之性为丝,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,则不能成丝。——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 开端,头绪 纪,绪也。——《方言十》 又如:乱其纪(事情乱了端绪) 要领 义也者,万事之纪也。——《吕氏春秋》故乐者,天地之命,中和之纪,人情之所不能免也。——《礼记·乐记》 纲领;纲纪 纲纪四方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棫朴》道者,万物之始,是非之纪也。——《韩非子·主道》 又如:纪经(纲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一年的第一季:~季(农历正月至三月)。~节。~色。~晖(春天的阳光,喻父母的恩情)。~山(春天的山,山色如黛,喻妇女的眉毛)。~秋(a.春季和秋季;b.指年月;c.指人的年岁,如“~~正富”;d.指中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,鲁国的《春秋》。亦泛指历史或历史著作;e.中国的历史上的一个时代)。
2.两性相求的欲望:~心。怀~。
3.生机:大地回~。
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[ jǐng ]
1.环境的风光:~色。~致。~物。~观。~气(a.景色;b.指经济繁荣现象,统指兴旺)。~深。
2.情况,状况:~象。~况。年~。
3.佩服,敬慕:~仰。~慕。
4.高,大:~行(xíng)。
1. 景 景 〈名〉 (形声。从日,京声。本义:日光) 同本义 景,日光也。——《说文》浊明外景,清明内景。——《荀子·解蔽》四时和谓之景风。——《尔雅》南方景风。——《广雅》。按,犹日光风也。日出天而耀景。——江淹《别赋》朱光驰北陆,浮景忽西沈。——《文选·张载·七哀诗》流景曜之韡晔。——张衡《西京赋》景翳翳以将入。——晋· 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至若春和景明。——宋·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 又如:景曜(光彩);景光(亮光);景焕(光彩照射);景辉(光辉) 太阳 。如:景夕(黄昏;天黑);景纬(日与星);景西(太阳西斜) 风景,景致 四时之景不同。——宋· 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正则无景。——清· 龚自珍《病梅馆记》景状益近于自然。——蔡元培《图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1. 景 景 〈名〉 (形声。从日,京声。本义:日光) 同本义 景,日光也。——《说文》浊明外景,清明内景。——《荀子·解蔽》四时和谓之景风。——《尔雅》南方景风。——《广雅》。按,犹日光风也。日出天而耀景。——江淹《别赋》朱光驰北陆,浮景忽西沈。——《文选·张载·七哀诗》流景曜之韡晔。——张衡《西京赋》景翳翳以将入。——晋· 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至若春和景明。——宋·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 又如:景曜(光彩);景光(亮光);景焕(光彩照射);景辉(光辉) 太阳 。如:景夕(黄昏;天黑);景纬(日与星);景西(太阳西斜) 风景,景致 四时之景不同。——宋· 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正则无景。——清· 龚自珍《病梅馆记》景状益近于自然。——蔡元培《图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