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1.缓,慢慢地:~步。~缓。~图。~~。
2.姓。
1. 徐 2. 徐 徐 〈名〉 古州名。古徐州的简称 ,古九州之一。古徐州约在今江苏、山东、安徽的部分地区。汉以后各代皆置徐州,辖地常有变更,大致都在今淮北一带。多以彭城(今江苏徐州市)或下邳(今江苏邳县)为治所 古国名 仁义而徐亡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循徐鲁之力。 徐族为古代九夷之一,分布在淮河中下游地区。周初建立徐国,后为吴国所灭。如:徐方(指古徐国);徐宅(古代徐戎所居之地,指徐国) 姓徐夫人(姓徐,名夫人。一个收藏匕首的人) ——《战国策·燕策》徐 〈动〉 (形声。从彳( chì),余声。双人旁与行走有关。本义:慢步走) 同本义 徐,安行也。——《说文》乃徐有说。——《易·困》。虞注:“坤为徐。”徐其攻而留其日。——《战国策·宋策》故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1. 徐 2. 徐 徐 〈名〉 古州名。古徐州的简称 ,古九州之一。古徐州约在今江苏、山东、安徽的部分地区。汉以后各代皆置徐州,辖地常有变更,大致都在今淮北一带。多以彭城(今江苏徐州市)或下邳(今江苏邳县)为治所 古国名 仁义而徐亡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循徐鲁之力。 徐族为古代九夷之一,分布在淮河中下游地区。周初建立徐国,后为吴国所灭。如:徐方(指古徐国);徐宅(古代徐戎所居之地,指徐国) 姓徐夫人(姓徐,名夫人。一个收藏匕首的人) ——《战国策·燕策》徐 〈动〉 (形声。从彳( chì),余声。双人旁与行走有关。本义:慢步走) 同本义 徐,安行也。——《说文》乃徐有说。——《易·困》。虞注:“坤为徐。”徐其攻而留其日。——《战国策·宋策》故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[ jì ]
1.记载:~年。~元。~行(xíng)。~实。~念。~传(zhuàn)体(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,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,“纪”是帝王本纪,“传”是其他人物的列传)。~事本末体(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,以重要事件为纲,将一段历史完整地记载下来)。
2.记年代的方式:一~(古代指十二年)。世~(一百年)。
1. 纪 2. 纪 纪 〈名〉 姓 另见 jì纪 〈名〉 (形声。从糸( mì),表示与线丝有关,己声。本义:散丝的头绪) 同本义 纪,别丝也。——《说文》三纲六纪。纪者,理也。——《白虎通》众之纪也。——《礼记·礼器》。注:“丝缕之数有纪。”譬若丝缕之有纪,网罟之有纲。——《墨子·尚同上》茧之性为丝,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,则不能成丝。——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 开端,头绪 纪,绪也。——《方言十》 又如:乱其纪(事情乱了端绪) 要领 义也者,万事之纪也。——《吕氏春秋》故乐者,天地之命,中和之纪,人情之所不能免也。——《礼记·乐记》 纲领;纲纪 纲纪四方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棫朴》道者,万物之始,是非之纪也。——《韩非子·主道》 又如:纪经(纲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1. 纪 2. 纪 纪 〈名〉 姓 另见 jì纪 〈名〉 (形声。从糸( mì),表示与线丝有关,己声。本义:散丝的头绪) 同本义 纪,别丝也。——《说文》三纲六纪。纪者,理也。——《白虎通》众之纪也。——《礼记·礼器》。注:“丝缕之数有纪。”譬若丝缕之有纪,网罟之有纲。——《墨子·尚同上》茧之性为丝,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,则不能成丝。——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 开端,头绪 纪,绪也。——《方言十》 又如:乱其纪(事情乱了端绪) 要领 义也者,万事之纪也。——《吕氏春秋》故乐者,天地之命,中和之纪,人情之所不能免也。——《礼记·乐记》 纲领;纲纪 纲纪四方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棫朴》道者,万物之始,是非之纪也。——《韩非子·主道》 又如:纪经(纲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〔~落〕心地光明坦白,如“光明~~”,“~~的胸怀”。
2.石头多。
〈形〉 (会意。从三石。“三”非确数,表示很多。本义:石头多) 众石累积 磊,众石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字亦作礧。水玉磊砢。——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。注:“魁礨貌。”石磊磊兮葛蔓蔓。——《楚辞》磊砢相扶。——王逸《鲁灵光殿赋》 又如:磊砢(磊珂。众多委积,众多委积的石头);磊块(众石累积);磊磊(山石很多的样子)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形〉 (会意。从三石。“三”非确数,表示很多。本义:石头多) 众石累积 磊,众石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字亦作礧。水玉磊砢。——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。注:“魁礨貌。”石磊磊兮葛蔓蔓。——《楚辞》磊砢相扶。——王逸《鲁灵光殿赋》 又如:磊砢(磊珂。众多委积,众多委积的石头);磊块(众石累积);磊磊(山石很多的样子)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