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或释义:旧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、制度的贬称。
详细解释:
旧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、制度的贬称。
《后汉书·仲长统传》“二十税一,名之曰貊” 唐 李贤 注:“《孟子》载 白圭 曰:‘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?’ 孟子 曰:‘子之道貊道也。’ 赵岐 注云:‘ 貊 , 夷貊 之人在荒者也。 貊 在北方,其气寒,不生五穀,无中国之礼,故可二十取一而足也。’此言欲轻税也。” 明 归有光 《与王子敬小简》之六:“惟土俗俭陋,近来务为裁损,几于貊道。” 清 范濂 《云间据目抄》卷四:“ 元 入中国,定天下田税:上田每亩三升,中田二升五合,下田两升,水田五升。以此貊道治天下,赋虽轻,不足法也。”
释义:1.路,方向,途径:~路。铁~。志同~合。
2.指法则、规律:~理。~德。~义。得~多助,失~寡助。
3.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:~学。传~。修~。
4.方法,办法,技术:门~。医~。
5.指“道家”(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,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)
6.指“道教”(中国主要宗教之一,创立于东汉):~观(guàn)。~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