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或释义:相和之声。
详细解释:
相和之声。
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。” 陆德明 释文引 李轨 曰:“于喁,声之相和也。” 明 汪薌 《题眉嵋苍松图》诗:“众窍于喁吹参差,下方万户闻清颸。” 清 钱谦益 《哭何季穆九百二十字》诗:“死已醒啽囈,生犹叹于喁。”
释义:1.介词(a.在,如“生~北京”;b.到,如“荣誉归~老师”;c.对,如“勤~学习”;d.向,如“出~自愿”;e.给,如“问道~盲”;f.自,从,如“取之~民”;g.表比较,如“重~泰山”;h.表被动,如“限~水平”)。
2.后缀(a.在形容词后,如“疏~防范”;b.在动词后,如“属~未来)。
3.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