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或释义:阿谀奉承。
详细解释:
阿谀奉承。
《庄子·天地》:“世俗之所谓然而然之,所谓善而善之,则不谓之道諛之人也。” 郭庆藩 集释:“道与諂同义。《荀子·不苟篇》‘非諂諛也’,《贾子·先醒篇》‘君好諂諛而恶至言’,《韩诗外传》并作‘道諛’。‘諂’与‘道’声之转。” 汉 桓宽 《盐铁论·论诽》:“道諛日进而上不闻其过,此 秦 所以失天下而殞社稷也。” 唐 刘肃 《大唐新语·谀佞》:“ 睿宗 践祚, 怀贞 位极人臣,道諛不悛,以至於败。”
释义:1.路,方向,途径:~路。铁~。志同~合。
2.指法则、规律:~理。~德。~义。得~多助,失~寡助。
3.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:~学。传~。修~。
4.方法,办法,技术:门~。医~。
5.指“道家”(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,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)
6.指“道教”(中国主要宗教之一,创立于东汉):~观(guàn)。~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