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或释义:1.书面的或印刷的通告或公告
2.正式声明
3.当众宣布www.80Ming.com 详细解释:
2.正式声明
3.当众宣布www.80Ming.com 详细解释:
遍告;宣告。
《史记·吕太后本纪》:“ 刘 氏所立九王, 吕 氏所立三王,皆大臣之议,事已布告诸侯,诸侯皆以为宜。”《元史·武宗纪》:“詔整飭臺纲,布告中外。” 鲁迅 《而已集·新时代的放债法》:“先将忘恩负义之罪,布告于天下。”
指官方或群众团体张贴的告示。
巴金 《家》十:“接着报纸上又刊出了城防司令部严禁军人殴打学生的布告。” 姚雪垠 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一章:“在微弱的灯光下,可以看见各街口的墙壁上贴着大张的、用木板印刷的戒严布告。”
公开宣示,使人人皆知。
《三国志通俗演义·曹操起兵伐董卓》:“ 操 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。” 支那 自愤子 《同胞受虐记》:“前日由 华 返 美 的公使 康格 君已经在议院里布告大众了。”
公开张贴的文告。
金近 《三个学生》:“合作社要出个布告,他写出来谁都能看。” 姚雪垠 《李自成》第三卷第四章:“命一位幕僚拟了一个布告稿子。”
释义:1.棉、麻及棉型化学短纤维经纺纱后的织成物:~匹。~帛。~衣。
2.古代的一种钱币。
3.宣告,对众陈述:宣~。发~。~告。开诚~公(推诚相见,坦白无私)。
4.分散到各处:散~。遍~。星罗棋~。
5.流传,散播:~道。~施。
6.做出安排:~置。~景。~局。
释义:1.说给别人,通知:~谕。~知。~诫。~诉。报~。劝~。奔走相~。
2.向行政司法机关检举、控诉:~发。~状。控~。
3.表明,请求:~老。~急。自~奋勇。
4.宣布或表示某种情况出现:~成。~竭(宣布某种东西用尽)。~罄(现指财物用尽或货物等售完)。公~。
带告名字:告知
释义:1.盛大:~寒(严寒,极冷)。
2.〔~~〕a.舒缓的样子;b.众多的样子。
3.姓。
释义:1.亮,与“暗”相对:~亮。~媚。~净。~鉴(a.明镜;b.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;c.明察)。~灭。~眸。~艳。~星。~珠暗投(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,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)。
2.清楚:~白。~显。~晰。~了。~确。~朗。
3.懂得,了解:~哲保身。不~事理。深~大义。
4.公开,不隐蔽:~说。~讲。~处。
5.能够看清事物:~察秋毫。耳聪目~。眼~手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