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或释义:1.有三方或三方以上参与的
2.多方面www.80Ming.com 详细解释:
2.多方面www.80Ming.com 详细解释:
泛指众邦国。
《书·泰誓下》:“维我 有周 ,诞受多方。” 孔 传:“多方,众方之国。”《书·多方》:“王若曰,猷,告尔四国多方。” 杨树达 《积微居小学述林·释<尚书>‘多方’》:“今按:方者, 殷 周 称邦国之辞……多方谓多国多邦,盖无可疑。”
多种方法。
《左传·昭公三十年》:“若为三师以肄焉,一师至,彼必皆出。彼出则归,彼归则出, 楚 必道敝。亟肄以罢之,多方以误之,既罢而后以三军继之,必大克之。”《魏书·阳固传》:“时 世宗 广访得失, 固 上讜言表曰:‘臣闻为治不在多方,在於力行而已。’” 唐 韩愈 《王公神道碑铭》:“时疫旱甚,人死亡且尽,公至,多方救活,天遂雨,疫定。” 金 王若虚 《孟子辨惑》:“天下之人,不能皆上性,君子多方教人,要以趋於善而已。” 清 王士禛 《居易录谈》卷中:“屡次特遣大臣察勘,多方賑济。”
多端,多方面。
《墨子·公孟》:“人之所得於病者多方,有得之寒暑,有得之劳苦。”《楚辞·九辩》:“心怵惕而震盪兮,何所忧之多方。” 朱熹 集注:“方,犹端也。” 清 魏源 《默觚上·学篇十一》:“道以多歧亡羊,学以多方丧生。”
学识渊博。
《庄子·天下》:“ 惠施 多方,其书五车,其道舛驳,其言也不中。”
释义:1.数量大,与“少”、“寡”相对:人~。~年。~姿。~层次。~角度。~难(nàn)兴(xīng)邦。~~益善。~行不义必自毙。
2.数目在二以上:~年生草。~项式。~义词。~元论。
3.有余,比一定的数目大:~余。一年~。
4.过分,不必要的:~嘴。~心。~此一举。
5.相差的程度大:好得~。
6.表示惊异、赞叹:~好。
释义:1.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;正~形.长~形
2.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:~根。平~。开~。
3.人的品行端正:~正。~直。
4.一边或一面:~向。~面。
5.地区,地域:地~。~志。~言。~物。~圆。~隅(边疆)。~舆(指领域,亦指大地)。
6.办法,做法,技巧:~式。~法。教导有~。贻笑大~。
释义:1.中国古代国名(a.战国时代的“赵”;b.西晋结束,匈奴族、羯族先后在北方建立“赵国”,史称“前赵”、“后赵”):~客(战国时燕赵多侠士,遂以“赵客”为侠士通称)。燕(yàn)~(燕赵之地,泛指北方)。
2.姓。
释义:1.高:~山峻岭。~高。~论闳议(指高出一般人的讨论。亦作“崇论宏议”)。
2.尊重,推重:~敬。~拜。~尚。推~。尊~。
3.古同“终”,终了。
4.充,充满:~酒于觞。
5.增长:“今将~诸侯之奸”。
6.姓。
释义:1.价钱高,与“贱”相对:~贱(a.价格的高低;b.指人的地位高低;c.方言,无论如何)。春雨~如油。
2.指地位高:~族。~戚。~望(尊贵的门第和声望)。
3.敬辞,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:~国。~庚(请问别人年龄)。~姓。~干(gàn)(问人要做什么)。
4.特别好的,重要的:~重(zhòng)。珍~。尊~。民为~。
5.值得看重,重视:可~。
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