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1.捕鸟的网:~网。
2.张网捕捉:~掘(用网捕麻雀,挖掘老鼠洞找粮食。喻用尽办法筹措款项)。门可~雀(形容门庭冷落)。
3.搜集,招致,包括:~捕。~致(招请人才)。网~。包~。~织罪名(虚构罪名,陷害无辜)。
4.散布:~列。
5.过滤流质或筛细粉末用的器具:绢~。
6.用罗筛东西:~面。
7.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:~绮。~扇。
8.量词,用于商业,一罗合十二打。
9.同“脶”。
10.姓。
当代罗姓的人口已达1340多万,为全国前十八位大姓,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%。从明朝至今600年中罗姓人口由70万激增到1300余万,增长达19倍之多,罗姓后人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,自宋朝至今1000年罗姓人口增长率是呈上升的态势。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、广东、湖南三省,大约占罗姓总人口的41%,其次分布于江西、云南、贵州、湖北、广西、重庆,这六省市又集中了38%的罗姓人口。四川居住了罗姓总人口的17%,为罗姓第一大省。全国形成了云贵川渝、粤桂湘鄂闽赣两块高比率的罗姓区域。在近600年间,罗姓人口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、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南和东南的迁移,向西、向南的移民成为主流,同时也出现了向西北河西走廊的流动。罗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当代罗姓的人口已达1340多万,为全国前十八位大姓,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%。从明朝至今600年中罗姓人口由70万激增到1300余万,增长达19倍之多,罗姓后人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,自宋朝至今1000年罗姓人口增长率是呈上升的态势。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、广东、湖南三省,大约占罗姓总人口的41%,其次分布于江西、云南、贵州、湖北、广西、重庆,这六省市又集中了38%的罗姓人口。四川居住了罗姓总人口的17%,为罗姓第一大省。全国形成了云贵川渝、粤桂湘鄂闽赣两块高比率的罗姓区域。在近600年间,罗姓人口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、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南和东南的迁移,向西、向南的移民成为主流,同时也出现了向西北河西走廊的流动。罗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;正~形.长~形
2.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:~根。平~。开~。
3.人的品行端正:~正。~直。
4.一边或一面:~向。~面。
5.地区,地域:地~。~志。~言。~物。~圆。~隅(边疆)。~舆(指领域,亦指大地
〈动〉 (象形。下从舟省,而上有竝头之象。故知并船为本义。本义:并行的两船;泛指并列;并行) 同本义 方,併船也。象两舟总头形。——《说文》大夫方舟。——《尔雅》。李注:“竝两船曰方舟。”方舟而济于河。——《庄子·山木》不足方。——《仪礼·乡射礼》。注:“犹併也。”方舟设泭。——《国语·齐语》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。——《诗·周南·汉广》操军方连战舰,首尾相接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蜀汉之粟,方船而下。——《史记·郦食其列传》 又如:方轨(两车并排行驶);方轩(并排的窗户) 等同;相当 梓人为侯,广与崇方。——《周礼·考工记》。郑玄注:“方,犹等也。”今者,齐、 韩相方,而国围攻焉,岂有敢曰我其以三万救是者乎哉?——《战国策》 比拟 方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动〉 (象形。下从舟省,而上有竝头之象。故知并船为本义。本义:并行的两船;泛指并列;并行) 同本义 方,併船也。象两舟总头形。——《说文》大夫方舟。——《尔雅》。李注:“竝两船曰方舟。”方舟而济于河。——《庄子·山木》不足方。——《仪礼·乡射礼》。注:“犹併也。”方舟设泭。——《国语·齐语》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。——《诗·周南·汉广》操军方连战舰,首尾相接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蜀汉之粟,方船而下。——《史记·郦食其列传》 又如:方轨(两车并排行驶);方轩(并排的窗户) 等同;相当 梓人为侯,广与崇方。——《周礼·考工记》。郑玄注:“方,犹等也。”今者,齐、 韩相方,而国围攻焉,岂有敢曰我其以三万救是者乎哉?——《战国策》 比拟 方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大致,简单,不详细:大~。简~。粗~。~微。~有所闻。~知一二。
2.省去,简化:省~。忽~。其余从~。
3.简要的叙述:史~。要~。事~。
4.计谋:方~。策~。战~。
5.抢,掠夺:侵~。攻城~地。
〈动〉 (形声。从田,各声。本义:封疆土地) 同本义 略,经略土地也。——《说文》天子经略土地,定城国,制诸侯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 巡视;巡行 公曰:“吾将略地焉。”——《左传·隐公五年》 又如:略地(巡视侵边境);略阵(巡视阵地) 通“掠”。抢劫;夺取 略,求也。秦晋之间搜,就室曰搜,于道曰略。略,强取也。——《方言》二以略狄土。——《左传·襄公十五年》略共武夫。——《左传·成公十二年》牺牲不略。——《国语·齐语》少君年四五岁时,家贫,为人所略卖。——《史记·外戚世家》渤海又多劫略相随。——《汉书·龚遂传》略定东南。——清· 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 又统军略地。进兵北略地。——《战国策·燕策》 又如:略取(夺取);略人(略夺人口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动〉 (形声。从田,各声。本义:封疆土地) 同本义 略,经略土地也。——《说文》天子经略土地,定城国,制诸侯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 巡视;巡行 公曰:“吾将略地焉。”——《左传·隐公五年》 又如:略地(巡视侵边境);略阵(巡视阵地) 通“掠”。抢劫;夺取 略,求也。秦晋之间搜,就室曰搜,于道曰略。略,强取也。——《方言》二以略狄土。——《左传·襄公十五年》略共武夫。——《左传·成公十二年》牺牲不略。——《国语·齐语》少君年四五岁时,家贫,为人所略卖。——《史记·外戚世家》渤海又多劫略相随。——《汉书·龚遂传》略定东南。——清· 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 又统军略地。进兵北略地。——《战国策·燕策》 又如:略取(夺取);略人(略夺人口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