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1.多年生草本植物,生池沼中,高近两米。根茎长在泥里,可食。叶长而尖,可编席、制扇,夏天开黄色花(亦称“香蒲”):~黄(蒲的花粉)。~棒。~草。~绒。~扇。
2.指“菖蒲”:~节。~月(指农历五月)。
3.庵,用草盖的圆形屋。
4.古同“匍”,匍伏。
〈名〉 (形声。从水丱,浦声。本义:植物名。香蒲) 同本义 蒲,水草也。可以作席。——《说文》有蒲与荷。——《诗·陈风·泽陂》共其苇蒲之事。——《周礼·泽虞》。注:“以为席。”男执蒲璧。——《周礼·大宗伯》。注:“蒲为席,所以安人。” 又如:蒲甸儿(亦作“蒲垫”。用蒲草编的坐垫);蒲柳(比喻身微低贱);蒲草毛窝(一种用蒲草编成的深帮圆底鞋子,里面杂有鸡毛、芦花等物);蒲鞭示辱(以薄为鞭,薄罚示耻);蒲帆(用蒲叶编成的船帆) 菖蒲 。如:蒲节(端午节);蒲人(以菖蒲扎成的人像);蒲酒(菖蒲酒);蒲练(用蒲之纤维织成的布);蒲艾(菖蒲与艾草) 即今人所称“水杨”。也称“蒲杨”、“蒲柳” 不流束蒲。——《诗·王风·扬之水》 又如:蒲柳(植物名,即水杨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名〉 (形声。从水丱,浦声。本义:植物名。香蒲) 同本义 蒲,水草也。可以作席。——《说文》有蒲与荷。——《诗·陈风·泽陂》共其苇蒲之事。——《周礼·泽虞》。注:“以为席。”男执蒲璧。——《周礼·大宗伯》。注:“蒲为席,所以安人。” 又如:蒲甸儿(亦作“蒲垫”。用蒲草编的坐垫);蒲柳(比喻身微低贱);蒲草毛窝(一种用蒲草编成的深帮圆底鞋子,里面杂有鸡毛、芦花等物);蒲鞭示辱(以薄为鞭,薄罚示耻);蒲帆(用蒲叶编成的船帆) 菖蒲 。如:蒲节(端午节);蒲人(以菖蒲扎成的人像);蒲酒(菖蒲酒);蒲练(用蒲之纤维织成的布);蒲艾(菖蒲与艾草) 即今人所称“水杨”。也称“蒲杨”、“蒲柳” 不流束蒲。——《诗·王风·扬之水》 又如:蒲柳(植物名,即水杨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连接,接下去:连~。继~。陆~。狗尾~貂(喻不好的东西连接在好的东西的后面,亦喻事物的前后优劣不相称;又常用为自谦之辞,表示不敢与人等列并美的意思)。
2.在原有的上面再加:~编。~集。把茶~上。
3.姓。
〈动〉 (形声。从糸( mì),卖( yù)声。本义:连接起来,接上) 同本义 续,联也。——《说文》续,继也。——《尔雅》续衽钩边。——《礼记·深衣》貂不足,狗尾续。——《晋书·赵王伦传》是断手而续以玉也。——《韩非子·用人》一时人急智生,把自己头发拔下一绺,登时把弓弦续好。——《儒林外史》 又如:续弦;续篇;续编 继续 岁时更续。——《周礼·巾车》刑者不可复续。——《史记·扁仓传》亡秦之续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以夜续昼,由是获声誉。——《三国志》续发众人。——宋·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 又如:续终(继续到底);续续(相继不绝,连续不断);持续(延续不断) 继承 汝复为太史,则续吾祖矣。——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 又如:续世(谓世代继承)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动〉 (形声。从糸( mì),卖( yù)声。本义:连接起来,接上) 同本义 续,联也。——《说文》续,继也。——《尔雅》续衽钩边。——《礼记·深衣》貂不足,狗尾续。——《晋书·赵王伦传》是断手而续以玉也。——《韩非子·用人》一时人急智生,把自己头发拔下一绺,登时把弓弦续好。——《儒林外史》 又如:续弦;续篇;续编 继续 岁时更续。——《周礼·巾车》刑者不可复续。——《史记·扁仓传》亡秦之续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以夜续昼,由是获声誉。——《三国志》续发众人。——宋·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 又如:续终(继续到底);续续(相继不绝,连续不断);持续(延续不断) 继承 汝复为太史,则续吾祖矣。——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 又如:续世(谓世代继承)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亮,与“暗”相对:~亮。~媚。~净。~鉴(a.明镜;b.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;c.明察)。~灭。~眸。~艳。~星。~珠暗投(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,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)。
2.清楚:~白。~显。~晰。~了。~确。~朗。
3.懂得,了解:~哲保身。不~事理。深~大义。
4.公开,不隐蔽:~说。~讲。~处。
〈形〉 (会意。甲骨文以“日、月”发光表示明亮。小篆从月囧( jiǒng),从月,取月之光;从囧,取窗牖之明亮。本义:明亮,清晰明亮) 同本义。与“昏暗”相对 朙,照也。——《说文》照临四方曰明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东方明矣。——《诗·齐风·鸡鸣》明,精白也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》视曰明。——《书·洪范》明则著。——《礼记·中庸》明星谓之启明。——《尔雅》东有启明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大东》在天者莫明于日月。——《荀子·天论》不知明镜里,何处得秋霜。——唐· 李白《秋浦歌》“月明星稀,乌鹊南飞”,此非曹孟德之诗乎?—— 苏轼《赤壁赋》禁卒居中央,牖其以通明,屋极有窗以达气。——方苞《狱中杂记》明月斜挂。——清· 薛福成《观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形〉 (会意。甲骨文以“日、月”发光表示明亮。小篆从月囧( jiǒng),从月,取月之光;从囧,取窗牖之明亮。本义:明亮,清晰明亮) 同本义。与“昏暗”相对 朙,照也。——《说文》照临四方曰明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东方明矣。——《诗·齐风·鸡鸣》明,精白也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》视曰明。——《书·洪范》明则著。——《礼记·中庸》明星谓之启明。——《尔雅》东有启明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大东》在天者莫明于日月。——《荀子·天论》不知明镜里,何处得秋霜。——唐· 李白《秋浦歌》“月明星稀,乌鹊南飞”,此非曹孟德之诗乎?—— 苏轼《赤壁赋》禁卒居中央,牖其以通明,屋极有窗以达气。——方苞《狱中杂记》明月斜挂。——清· 薛福成《观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