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1.古代宫门上的楼台:~阙(古代宫门上所建的巍然高出的台阙,因下边两旁有悬布法令的地方,所以亦用来代指朝廷)。
2.中国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河南省北部、陕西省东部、山西省西南部和河北省南部等地。
3.中国历史上的三国之一。
4.中国历史上的北朝之一:北~。~碑(北朝碑刻的统称)。
〈名〉 阙宫门的台观 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。——《周礼·太宰》魏阙之高。——《淮南子·本经》是以来仪集羽族于观魏。——汉· 班固《典引》 又如:象魏(古代宫门外的阙门);魏观(即魏阙、魏象) 古国名 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。姬姓。在今山西芮城县北。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攻灭,把它封给毕万 战国七雄之一。开国君主魏文侯(名斯)是毕万后代,和赵韩一起瓜分晋国。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。建都安邑(今山西夏县西北)韩魏闻之。——《战国策·齐策》不敢加兵谋魏。——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灭韩亡 魏。——《战国策·魏策》韩魏灭亡。 三国之一 。公元220—265,曹丕所建,拥有今黄河流域各省和湖北、安徽、江苏北部、辽宁中部无论魏晋。—— 晋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名〉 阙宫门的台观 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。——《周礼·太宰》魏阙之高。——《淮南子·本经》是以来仪集羽族于观魏。——汉· 班固《典引》 又如:象魏(古代宫门外的阙门);魏观(即魏阙、魏象) 古国名 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。姬姓。在今山西芮城县北。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攻灭,把它封给毕万 战国七雄之一。开国君主魏文侯(名斯)是毕万后代,和赵韩一起瓜分晋国。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。建都安邑(今山西夏县西北)韩魏闻之。——《战国策·齐策》不敢加兵谋魏。——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灭韩亡 魏。——《战国策·魏策》韩魏灭亡。 三国之一 。公元220—265,曹丕所建,拥有今黄河流域各省和湖北、安徽、江苏北部、辽宁中部无论魏晋。—— 晋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[ ào ]
1.含义深,不易理解:深~。~妙。~秘。~旨。
2.室内的西南角,泛指房屋及其他深处隐蔽的地方:堂~。经堂入~。
3.姓。
1. 奥 奥 〈名〉 (形声。本义:古时指房屋的西南角。古时祭祀设神主或尊者居坐之处) 同本义 奥,宛也。室之西南隅。——《说文》燔柴于奥。——《礼记·礼器》西南隅谓之奥。——《尔雅》司宫筵于奥。——《仪礼·少牢礼》设于奥。——《仪礼·士丧礼》经堂入奥。——《楚辞·招魂》 又如:奥阼(室之西南隅,为尊者、主人之位) 泛指室内深处 室无奥阼。——《仲尼燕居》无能老蝙蝠,乘夜出堂奥。——张耒《夏日杂感》 又如:堂奥 宫廷内机密的地方 出入往来禁奥。——《三国志·董昭传》 又如:奥主(国内之主。比喻国君。奥有深居内室之意)〈形〉 深 野无奥草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》。注:“深也。”结根坚且奥。——陆机《塘上行》 又如:奥处(深居);奥室(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1. 奥 奥 〈名〉 (形声。本义:古时指房屋的西南角。古时祭祀设神主或尊者居坐之处) 同本义 奥,宛也。室之西南隅。——《说文》燔柴于奥。——《礼记·礼器》西南隅谓之奥。——《尔雅》司宫筵于奥。——《仪礼·少牢礼》设于奥。——《仪礼·士丧礼》经堂入奥。——《楚辞·招魂》 又如:奥阼(室之西南隅,为尊者、主人之位) 泛指室内深处 室无奥阼。——《仲尼燕居》无能老蝙蝠,乘夜出堂奥。——张耒《夏日杂感》 又如:堂奥 宫廷内机密的地方 出入往来禁奥。——《三国志·董昭传》 又如:奥主(国内之主。比喻国君。奥有深居内室之意)〈形〉 深 野无奥草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》。注:“深也。”结根坚且奥。——陆机《塘上行》 又如:奥处(深居);奥室(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美玉。
2.珍异:~花瑶草(古人想象的仙境中的奇花异草)。
〈名〉 (形声。从玉,其声。本义:美玉的一种) 同本义 璂琪,玉属也。——《穆天子传》会五采玉璂。——《周礼·弁师》。注:“綦结也。皮弁之缝。每贯结五采玉十二以为饰。谓之綦。” 又如:琪块(美玉。比喻珍贵之物);琪琚(玉佩。亦指玉佩相击声,比喻美妙的言辞);琪花(仙境中玉树之花;莹洁如玉的花);琪花瑶草(仙境中的花草,其美如玉)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名〉 (形声。从玉,其声。本义:美玉的一种) 同本义 璂琪,玉属也。——《穆天子传》会五采玉璂。——《周礼·弁师》。注:“綦结也。皮弁之缝。每贯结五采玉十二以为饰。谓之綦。” 又如:琪块(美玉。比喻珍贵之物);琪琚(玉佩。亦指玉佩相击声,比喻美妙的言辞);琪花(仙境中玉树之花;莹洁如玉的花);琪花瑶草(仙境中的花草,其美如玉)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