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[ zēng ]
1.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亲属:~祖父。~孙。
2.古同“增”,增加。
3.竟,简直,还(hái):“以君之力~不能损魁父之丘,如太山、王屋何?”
4.姓。
1. 曾 2. 曾 曾 〈副〉 (形声。从八,从曰。本义未明。副词。用来加强语气) 过去发生过——表示有过某些行为或情况 江南好,风景旧曾谙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忆江南》斜阳草树,寻常巷陌,人道寄奴曾住。——宋· 辛弃疾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 又如:曾不(不曾);几年前我曾见过他一面;我曾去过杜坪乡 已经 ——表示动作行为已经进行。如:似曾相识〈形〉 通“层”。重叠 有虞之王,烧曾薮,斩群害,以为民利。——《管子·轻重戊》大厦曾架,拟于昆仑。——《淮南子·本经》荡胸生曾云。——杜甫《望岳》 另见 zēng曾 〈形〉 重。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 自此而曾焉。——清· 洪亮吉《治平篇》曾元时不分。计高曾之时。视高曾之时。高曾时为一户者。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1. 曾 2. 曾 曾 〈副〉 (形声。从八,从曰。本义未明。副词。用来加强语气) 过去发生过——表示有过某些行为或情况 江南好,风景旧曾谙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忆江南》斜阳草树,寻常巷陌,人道寄奴曾住。——宋· 辛弃疾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 又如:曾不(不曾);几年前我曾见过他一面;我曾去过杜坪乡 已经 ——表示动作行为已经进行。如:似曾相识〈形〉 通“层”。重叠 有虞之王,烧曾薮,斩群害,以为民利。——《管子·轻重戊》大厦曾架,拟于昆仑。——《淮南子·本经》荡胸生曾云。——杜甫《望岳》 另见 zēng曾 〈形〉 重。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 自此而曾焉。——清· 洪亮吉《治平篇》曾元时不分。计高曾之时。视高曾之时。高曾时为一户者。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水深而广。
2.量词,指清水一道或一片:一~清泉。一~水。
〈形〉 (形声。从水,弘声。本义:水深而广) 同本义 泓澄渊潫。——《文选·左思·吴都赋》 又如:泓泓(水深的样子);泓洄(水深而回旋的样子);泓净(水深且清) 清澈貌 。如:泓泓(泓然,泓澈。水清澈貌);泓碧(指水色清澈碧绿)〈名〉 潭。也泛指塘、湖 留斩泓下蛟,莫试街中狗。——唐· 元稹《说剑》望泓面有烟云之气,飞走不定。——明· 陆容《菽园杂记》 古水名 。在今河南省柘城县西北〈量〉清水一道或一片叫—泓。如:一泓清泉;一泓秋水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形〉 (形声。从水,弘声。本义:水深而广) 同本义 泓澄渊潫。——《文选·左思·吴都赋》 又如:泓泓(水深的样子);泓洄(水深而回旋的样子);泓净(水深且清) 清澈貌 。如:泓泓(泓然,泓澈。水清澈貌);泓碧(指水色清澈碧绿)〈名〉 潭。也泛指塘、湖 留斩泓下蛟,莫试街中狗。——唐· 元稹《说剑》望泓面有烟云之气,飞走不定。——明· 陆容《菽园杂记》 古水名 。在今河南省柘城县西北〈量〉清水一道或一片叫—泓。如:一泓清泉;一泓秋水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茶树的嫩芽。
2.茶:香~。品~。~具。煮~。
3.古同“酩”,酩酊。
〈名〉 (形声。从艸,名声。本义:早采的为“茶”,晚采的为“茗”。后泛指茶) 同本义 晚采者为茗。——《封氏闻见记》 又如:茗纹(茶);茗旗(初生的茶芽);茗地(栽种茶树的地方);茗舌(茶芽。谓茶芽嫩如雀舌者);茗花(茶树开的花) 指用茶叶泡制、烹制或煎制的饮料 泉而茗者(名词。用如动词:喝茶)。——明· 袁宏道《满井游记》下饮,便问人云:“此为茶,为茗?——《世说新语·纰漏》渴饮茗汁。——《洛阳伽蓝记·正觉寺》 又如:茗谈(饮茶并小叙);茗汁(茶水);茗柯(指茶);茗饮(饮茶;茶)〈形〉假借为“酩”。酩酊,大醉的样子 山公时一醉,径造高阳池。日莫倒载归,茗艼无所知。——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名〉 (形声。从艸,名声。本义:早采的为“茶”,晚采的为“茗”。后泛指茶) 同本义 晚采者为茗。——《封氏闻见记》 又如:茗纹(茶);茗旗(初生的茶芽);茗地(栽种茶树的地方);茗舌(茶芽。谓茶芽嫩如雀舌者);茗花(茶树开的花) 指用茶叶泡制、烹制或煎制的饮料 泉而茗者(名词。用如动词:喝茶)。——明· 袁宏道《满井游记》下饮,便问人云:“此为茶,为茗?——《世说新语·纰漏》渴饮茗汁。——《洛阳伽蓝记·正觉寺》 又如:茗谈(饮茶并小叙);茗汁(茶水);茗柯(指茶);茗饮(饮茶;茶)〈形〉假借为“酩”。酩酊,大醉的样子 山公时一醉,径造高阳池。日莫倒载归,茗艼无所知。——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