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1.誊写,照原文写:~本。~写。~袭。传~。
2.搜查而没收:~没(mò)。~家。~斩。
3.走简捷的路:~近。~小道。包~。
4.同“绰2”。
〈动〉 (形声。从手,少声。本义:叉取) 同本义 掠取,抢掠 。如:抄暴(以武力掠取);抄夺(抢劫掠夺);抄掠(搜劫他人财物) 抄写 。如:抄集(抄录编集);抄白(抄本;副本) 搜查并没收 而抄捕南海馆之报忽至。——清· 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 又如:抄籍(抄没并登记归公);抄没(查抄没收) 从侧面绕过去 。如:抄击(绕道击敌);抄近(走近路) 两手交叉在胸前或背后插在袖筒里 。如:抄手;抄着腰(叉着腰) 顺手牵羊拿走 。如:谁把我的字典抄走了 迅速拿起 。如:抄起一把锹就走了〈名〉匙子;小勺 两个初煨黄栗子,半抄新炒白芝麻。——《清史稿》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动〉 (形声。从手,少声。本义:叉取) 同本义 掠取,抢掠 。如:抄暴(以武力掠取);抄夺(抢劫掠夺);抄掠(搜劫他人财物) 抄写 。如:抄集(抄录编集);抄白(抄本;副本) 搜查并没收 而抄捕南海馆之报忽至。——清· 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 又如:抄籍(抄没并登记归公);抄没(查抄没收) 从侧面绕过去 。如:抄击(绕道击敌);抄近(走近路) 两手交叉在胸前或背后插在袖筒里 。如:抄手;抄着腰(叉着腰) 顺手牵羊拿走 。如:谁把我的字典抄走了 迅速拿起 。如:抄起一把锹就走了〈名〉匙子;小勺 两个初煨黄栗子,半抄新炒白芝麻。——《清史稿》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带抄名字:
释义:1.力求获得,互不相让:~夺。竞~。~长论短。
2.力求实现:~取。~气。~胜。
3.方言,差,欠:总数还~多少?
4.怎么,如何(多见于诗、词、曲):~不。~知。~奈。
1. 争 2. 争 争 〈动〉 “诤”的本字。强谏;规劝 知而不争,不可谓忠。——《墨子·公输》争而不得。伊尹、 箕子可谓谏矣, 比干、 子胥可谓争矣。——《荀子·臣道》父有争子,不行无理。士有争友,不为不义。——《荀子·子道》 又如:争子(能直言规劝父母的儿子);争友(能直言规劝的朋友);争臣(能直言诤谏的大臣);争引(能引事例以谏诤);争弟(能直言规劝兄长的弟弟) 另见 zhēng争 〈动〉 (会意。金文字形,上为“爪”(手),下为“又”(手),中间表示某一物体,象两人争一样东西。从又,义同。本义:争夺) 同本义 争,彼此竞引物也。——《一切经音义》引《说文》争所有余。——《墨子·公输》几只早莺争暖树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钱塘湖春行》民争负薪。——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1. 争 2. 争 争 〈动〉 “诤”的本字。强谏;规劝 知而不争,不可谓忠。——《墨子·公输》争而不得。伊尹、 箕子可谓谏矣, 比干、 子胥可谓争矣。——《荀子·臣道》父有争子,不行无理。士有争友,不为不义。——《荀子·子道》 又如:争子(能直言规劝父母的儿子);争友(能直言规劝的朋友);争臣(能直言诤谏的大臣);争引(能引事例以谏诤);争弟(能直言规劝兄长的弟弟) 另见 zhēng争 〈动〉 (会意。金文字形,上为“爪”(手),下为“又”(手),中间表示某一物体,象两人争一样东西。从又,义同。本义:争夺) 同本义 争,彼此竞引物也。——《一切经音义》引《说文》争所有余。——《墨子·公输》几只早莺争暖树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钱塘湖春行》民争负薪。——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