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1.中国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山东省邹县东南。
2.姓。
〈名〉 古国名 。春秋时叫“邾国”,又称“邾娄国”。战国时,鲁穆公将其改称为“邹国”。汉置邹县,属鲁国,在今山东省。唐为邹县,历代因之,明清时皆属兖州府邹,鲁县古 邾国,帝 颛顼之后所封。——《说文》。 朱按, 曹姓。 邹者,邾娄之合音,战国时 穆公改号 邾娄为邹,后为 楚所灭,若今 济南府邹平县之 邹。邹人与 楚人战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 又邹敌 楚战。 通“驺” 。如:邹虞(兽名;乐名;古代为帝王掌鸟兽的官) 姓邹忌讽 齐王纳谏。(邹忌,齐国人,善鼓琴,有辩才。曾为齐相,封成侯。讽:用含蓄的话劝告或讽喻。纳:采纳,接受。谏:对君主,尊长进行劝告。)——《战国策·齐策》邹君 海滨。(邹海滨先生。邹鲁,字海滨。他早期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,后来反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名〉 古国名 。春秋时叫“邾国”,又称“邾娄国”。战国时,鲁穆公将其改称为“邹国”。汉置邹县,属鲁国,在今山东省。唐为邹县,历代因之,明清时皆属兖州府邹,鲁县古 邾国,帝 颛顼之后所封。——《说文》。 朱按, 曹姓。 邹者,邾娄之合音,战国时 穆公改号 邾娄为邹,后为 楚所灭,若今 济南府邹平县之 邹。邹人与 楚人战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 又邹敌 楚战。 通“驺” 。如:邹虞(兽名;乐名;古代为帝王掌鸟兽的官) 姓邹忌讽 齐王纳谏。(邹忌,齐国人,善鼓琴,有辩才。曾为齐相,封成侯。讽:用含蓄的话劝告或讽喻。纳:采纳,接受。谏:对君主,尊长进行劝告。)——《战国策·齐策》邹君 海滨。(邹海滨先生。邹鲁,字海滨。他早期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,后来反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盛大,厚,程度深:~冬。~重(zhòng)。
2.兴(xīng)盛:兴~。~盛(shèng)。
3.高,高起:~起。~穹。~准(高鼻梁)。
4.尊崇:~师。
5.姓。
〈形〉 (形声。从生,降省声。本义:高) 丰大;高 隆,丰大也。——《说文》宛中隆。——《尔雅·释山》。注:“山中央高。”虽隆薛之城。——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隆准而龙颜。——《史记·高祖纪》段干木之隆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秋期贤》降冲以攻。——《淮南子·泛论》德隆望尊。——明· 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 又如:隆穷(隆起的样子);隆颓(高低不平的样子);隆岳(高山);隆恩(皇帝给予的特大的恩典) 国家逢勃发展;隆盛 陛下都洛阳,岂欲与 周室比隆哉?——《史记·刘敬叔孙通列传》汉室之隆。—— 诸葛亮《出师表》 又如:兴隆(兴盛);隆替(兴废);隆替无步(即好坏各不相关) 丰厚 。如:隆杀(指尊卑、厚薄之别);隆眄(即厚顾,器重);隆爱(厚爱);隆遇(优厚的待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形〉 (形声。从生,降省声。本义:高) 丰大;高 隆,丰大也。——《说文》宛中隆。——《尔雅·释山》。注:“山中央高。”虽隆薛之城。——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隆准而龙颜。——《史记·高祖纪》段干木之隆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秋期贤》降冲以攻。——《淮南子·泛论》德隆望尊。——明· 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 又如:隆穷(隆起的样子);隆颓(高低不平的样子);隆岳(高山);隆恩(皇帝给予的特大的恩典) 国家逢勃发展;隆盛 陛下都洛阳,岂欲与 周室比隆哉?——《史记·刘敬叔孙通列传》汉室之隆。—— 诸葛亮《出师表》 又如:兴隆(兴盛);隆替(兴废);隆替无步(即好坏各不相关) 丰厚 。如:隆杀(指尊卑、厚薄之别);隆眄(即厚顾,器重);隆爱(厚爱);隆遇(优厚的待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一种无色、无臭、透明的液体:~稻。~滴石穿。~泄不通。
2.河流:汉~。湘~。
3.江河湖海的通称。~库。~利。~到渠成(喻条件成熟,事情就会顺利完成)。~可载舟。跋山涉~。依山傍~。
4.液汁:~笔。墨~。
5.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:贴
〈名〉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。中间像水脉,两旁似流水。“水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从水的字,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,或表示水的流动,或水的性质状态。本义: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,无色无味且透明,形成河流、湖泊和海洋,分子式为 H 2 O,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) 同本义 水,准也。——《说文》水,准也。准,平也。天下莫平于水。——《释名》积阴之寒气为水。——《淮南子·天文》五行一曰水。——《书·洪范》凡平原出水为大水。——《左传·桓公元年》水曰清滌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》冰,水为之,而寒于水。——《荀子·劝学》刘豫州王室之胄,英才盖世,众士慕仰,若水之归海。—— 宋·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 又如:水铫(烧水用的小型器具);水头儿(风波);水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名〉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。中间像水脉,两旁似流水。“水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。从水的字,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,或表示水的流动,或水的性质状态。本义: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,无色无味且透明,形成河流、湖泊和海洋,分子式为 H 2 O,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) 同本义 水,准也。——《说文》水,准也。准,平也。天下莫平于水。——《释名》积阴之寒气为水。——《淮南子·天文》五行一曰水。——《书·洪范》凡平原出水为大水。——《左传·桓公元年》水曰清滌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》冰,水为之,而寒于水。——《荀子·劝学》刘豫州王室之胄,英才盖世,众士慕仰,若水之归海。—— 宋·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 又如:水铫(烧水用的小型器具);水头儿(风波);水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