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1.捕鸟的网:~网。
2.张网捕捉:~掘(用网捕麻雀,挖掘老鼠洞找粮食。喻用尽办法筹措款项)。门可~雀(形容门庭冷落)。
3.搜集,招致,包括:~捕。~致(招请人才)。网~。包~。~织罪名(虚构罪名,陷害无辜)。
4.散布:~列。
5.过滤流质或筛细粉末用的器具:绢~。
6.用罗筛东西:~面。
7.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:~绮。~扇。
8.量词,用于商业,一罗合十二打。
9.同“脶”。
10.姓。
当代罗姓的人口已达1340多万,为全国前十八位大姓,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%。从明朝至今600年中罗姓人口由70万激增到1300余万,增长达19倍之多,罗姓后人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,自宋朝至今1000年罗姓人口增长率是呈上升的态势。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、广东、湖南三省,大约占罗姓总人口的41%,其次分布于江西、云南、贵州、湖北、广西、重庆,这六省市又集中了38%的罗姓人口。四川居住了罗姓总人口的17%,为罗姓第一大省。全国形成了云贵川渝、粤桂湘鄂闽赣两块高比率的罗姓区域。在近600年间,罗姓人口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、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南和东南的迁移,向西、向南的移民成为主流,同时也出现了向西北河西走廊的流动。罗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当代罗姓的人口已达1340多万,为全国前十八位大姓,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%。从明朝至今600年中罗姓人口由70万激增到1300余万,增长达19倍之多,罗姓后人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,自宋朝至今1000年罗姓人口增长率是呈上升的态势。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、广东、湖南三省,大约占罗姓总人口的41%,其次分布于江西、云南、贵州、湖北、广西、重庆,这六省市又集中了38%的罗姓人口。四川居住了罗姓总人口的17%,为罗姓第一大省。全国形成了云贵川渝、粤桂湘鄂闽赣两块高比率的罗姓区域。在近600年间,罗姓人口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、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南和东南的迁移,向西、向南的移民成为主流,同时也出现了向西北河西走廊的流动。罗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旧时指宣誓缔约,现指阶级的联合,国与国的联合:~军。~友。同~国。~约。山~海誓。
2.指结拜弟兄:~兄。~弟。
3.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单位。
4.发(誓):~誓。
〈动〉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下面象个盘盂,中间放着牛耳。古代盟会要割牲歃( shà)血,主盟人手执牛耳,掘穴埋牲。本义:在神前发誓结盟) 同本义 割牛耳盛朱盘,取其血歃于玉敦。——《说文》盟,歃血誓也。——《三苍》掌盟载之法。凡邦国有疑会同,则掌其盟约之载,及其礼仪,北面谓明神。——《周礼·司盟》掌盟诅。——《周礼·诅祝》。注:“盟诅,主于要誓,大事曰盟,小事曰诅。”约信曰誓,涖牲曰盟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》再会而盟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十三年》君子屡盟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巧言》为坛而盟。——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秦伯说,与 郑人盟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年》屈完及诸侯盟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 又如:盟主(古代诸侯盟会中的领袖或主持者;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动〉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下面象个盘盂,中间放着牛耳。古代盟会要割牲歃( shà)血,主盟人手执牛耳,掘穴埋牲。本义:在神前发誓结盟) 同本义 割牛耳盛朱盘,取其血歃于玉敦。——《说文》盟,歃血誓也。——《三苍》掌盟载之法。凡邦国有疑会同,则掌其盟约之载,及其礼仪,北面谓明神。——《周礼·司盟》掌盟诅。——《周礼·诅祝》。注:“盟诅,主于要誓,大事曰盟,小事曰诅。”约信曰誓,涖牲曰盟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》再会而盟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十三年》君子屡盟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巧言》为坛而盟。——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秦伯说,与 郑人盟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年》屈完及诸侯盟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 又如:盟主(古代诸侯盟会中的领袖或主持者;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,与“往”、“去”相对:~回。~往。过~。归~。~鸿去燕(喻来回迁徙,不能在一地常住;亦喻书信来往)。
2.从过去到现在:从~。向~。
3.现在以后,未到的时间:~年。将~。~日方长。
4.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,表示约略估计:二百~头猪。
〈名〉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。象麦子形。本义:麦。小麦叫“麦”,大麦叫“麰”(或写作“牟”)) 同本义 來,周所受瑞麥來麰也。——《说文》贻我来牟。——《诗·周颂·思文》。段注:“ 武王渡 孟津,白鱼跃入王舟。出涘以燎。后五日。火流为乌,五至,以殻俱来,此谓遗我来牟。”于皇来牟。——《诗·周颂·臣工》。疏:“叹其受麦瑞而得丰年也。” 又如:来牟(古时大小麦的统称) 未来,将来 来日方长。——清· 梁启超《饮冰室合集·文集》知来者之可追。——晋· 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 又如:来代(后代;后世);来辰(来早。明天早晨);来兹(来年;将来);来哲(后世贤智之人);来轸(后来的车,比喻后来的人或物) 姓〈动〉 由彼至此;由远到近。与“去”、“往”相对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名〉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。象麦子形。本义:麦。小麦叫“麦”,大麦叫“麰”(或写作“牟”)) 同本义 來,周所受瑞麥來麰也。——《说文》贻我来牟。——《诗·周颂·思文》。段注:“ 武王渡 孟津,白鱼跃入王舟。出涘以燎。后五日。火流为乌,五至,以殻俱来,此谓遗我来牟。”于皇来牟。——《诗·周颂·臣工》。疏:“叹其受麦瑞而得丰年也。” 又如:来牟(古时大小麦的统称) 未来,将来 来日方长。——清· 梁启超《饮冰室合集·文集》知来者之可追。——晋· 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 又如:来代(后代;后世);来辰(来早。明天早晨);来兹(来年;将来);来哲(后世贤智之人);来轸(后来的车,比喻后来的人或物) 姓〈动〉 由彼至此;由远到近。与“去”、“往”相对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