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1.中国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河南省中部、山西省东南部。
2.指“韩国”(位于亚洲朝鲜半岛南部)。
3.姓。
〈名〉 (形声。从韦,倝( gàn)声。从“韦”,取围绕,周匝之义。本义:井垣) 井上的木栏 韩,井垣 也。——《说文》 古国名 中国周朝时的一个诸侯国,在今山西省韩城县 战国七雄之一。后为秦所灭。今山西省东部和河南省西北部 姓。如:韩彭(韩信、彭越。都是秦末汉初人,刘邦手下主要将领);韩岳(南宋名将韩世忠和岳飞的并称) 1897—1910年朝鲜的国名 ,1910年被日本吞并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,朝鲜南半部称“大韩民国”,简称“韩国”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名〉 (形声。从韦,倝( gàn)声。从“韦”,取围绕,周匝之义。本义:井垣) 井上的木栏 韩,井垣 也。——《说文》 古国名 中国周朝时的一个诸侯国,在今山西省韩城县 战国七雄之一。后为秦所灭。今山西省东部和河南省西北部 姓。如:韩彭(韩信、彭越。都是秦末汉初人,刘邦手下主要将领);韩岳(南宋名将韩世忠和岳飞的并称) 1897—1910年朝鲜的国名 ,1910年被日本吞并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,朝鲜南半部称“大韩民国”,简称“韩国”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拿着,持:~烛。
2.掌握、主持:~正。~公。
3.古代容量单位,一秉合十六斛。
4.姓。
〈名〉 (会意。从又,从禾,表示以手持禾。“又”篆体象一只手。本义:禾把,禾束) 同本义 秉,禾束也。——《说文》彼有遗秉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大田》或取一秉秆焉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七年》 又如:秉穗(收稻时遗留在田中的禾把与禾实);秉握(一握稻把。言数量少) 量词。十六斛。如:秉刍(十庾数量的草把) 通“柄”。权力,权柄 治国不失秉。——《管子·小匡》国子实执齐秉。——《左传·哀公十七年》〈动〉 手拿着,手持(是一只手从旁边拿着小物) 秉,执也。——《尔雅》武王载旆,有虔秉钺。——《诗·商颂·长发》右手秉遗穗,左臂悬敝筐。——白居易《观刈麦》 又如:秉圭(持着玉圭);秉烛云长(即云长秉烛,指三国关云长执灯夜读的事);秉笔(执笔;握笔);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名〉 (会意。从又,从禾,表示以手持禾。“又”篆体象一只手。本义:禾把,禾束) 同本义 秉,禾束也。——《说文》彼有遗秉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大田》或取一秉秆焉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七年》 又如:秉穗(收稻时遗留在田中的禾把与禾实);秉握(一握稻把。言数量少) 量词。十六斛。如:秉刍(十庾数量的草把) 通“柄”。权力,权柄 治国不失秉。——《管子·小匡》国子实执齐秉。——《左传·哀公十七年》〈动〉 手拿着,手持(是一只手从旁边拿着小物) 秉,执也。——《尔雅》武王载旆,有虔秉钺。——《诗·商颂·长发》右手秉遗穗,左臂悬敝筐。——白居易《观刈麦》 又如:秉圭(持着玉圭);秉烛云长(即云长秉烛,指三国关云长执灯夜读的事);秉笔(执笔;握笔);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常绿乔木或灌木,果实称“橙子”,多汁,品种很多,可食。皮可入药:~皮。~汁。甜~。
2.红和黄合成的颜色:~黄。
〈名〉 (形声。从木,登声。本义:果树名,果实叫橙子) 同本义 。常绿乔木,叶子椭圆形,果实叫橙子,球形、皮黄赤色、味甜,皮可入药 橙色 ,红和黄之间的颜色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名〉 (形声。从木,登声。本义:果树名,果实叫橙子) 同本义 。常绿乔木,叶子椭圆形,果实叫橙子,球形、皮黄赤色、味甜,皮可入药 橙色 ,红和黄之间的颜色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