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[ sūn ]
1.儿子的儿子:~子。~女。
2.跟孙子同辈的亲属:外~。侄~(侄儿的子女)。
3.孙子以后的各代:曾(zēng)~(孙子的子女)。玄~(曾孙的子女)。子~(儿子和孙子,泛指后代)。王~(贵族的子孙后代)。
1. 孙 孙 〈名〉 (会意。从子,从系,续也。金文,象用绳索捆绑小孩子,意为少年俘虏。本义:儿子的儿子) 同本义 孫,子之子曰孙。——《说文》孙谓祖后者。——《礼记·杂记》注子子孙孙引无极也。——《尔雅》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有孙母未出,出入无完裙。——唐· 杜甫《石壕吏》 又如:祖孙;重孙(孙子的儿子);孙少爷(旧时尊称别人的孙子);孙囡(方言。孙女儿);孙儿;孙孙(孙儿,多用于爱称);孙妇(孙媳妇);孙曾(孙子和曾孙) 跟孙子同辈的同性或异性亲属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,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,竟是个嫡亲的孙女。——《红楼梦》 又如:外孙,侄孙;孙婿(儿子的女婿) 泛指后代子孙 子孙视之不甚惜,举以予人,如弃草芥。——宋· 苏洵《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1. 孙 孙 〈名〉 (会意。从子,从系,续也。金文,象用绳索捆绑小孩子,意为少年俘虏。本义:儿子的儿子) 同本义 孫,子之子曰孙。——《说文》孙谓祖后者。——《礼记·杂记》注子子孙孙引无极也。——《尔雅》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有孙母未出,出入无完裙。——唐· 杜甫《石壕吏》 又如:祖孙;重孙(孙子的儿子);孙少爷(旧时尊称别人的孙子);孙囡(方言。孙女儿);孙儿;孙孙(孙儿,多用于爱称);孙妇(孙媳妇);孙曾(孙子和曾孙) 跟孙子同辈的同性或异性亲属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,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,竟是个嫡亲的孙女。——《红楼梦》 又如:外孙,侄孙;孙婿(儿子的女婿) 泛指后代子孙 子孙视之不甚惜,举以予人,如弃草芥。——宋· 苏洵《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[ dé ]
1.获取,接受:~到。~失。~益。~空(kòng)。~便。~力。~济。心~。
2.适合:~劲。~当(dàng)。~法。~体。
3.满意:~意。扬扬自~。
4.完成,实现:饭~了。~逞。~志(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)。
1. 得 2. 得 3. 得 得 〈助〉 用在动词后面,表示能够或可以。如:我们可粗心不得;她能去我为什么去不得 用在动词和补语中间,表示可能。如:我拿得动;那办得到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,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。如:冷得打哆嗦;笑得肚子痛 另见 dé;děi得 〈动〉 (会意。金文字形,右边是“贝”(财货)加“手”,左边是“彳”,表示行有所得。手里拿着财货,自然是有所得。本义:得到,获得) 同本义(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) 得,行有所得也。——《说文》三人行必得我师焉。——《论语》。释文:“本或作必有。”缘木求鱼,虽不得鱼,无后灾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佳婿难得。——《世说新语·假谲》卖炭得钱何所营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卖炭翁》工之侨得良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1. 得 2. 得 3. 得 得 〈助〉 用在动词后面,表示能够或可以。如:我们可粗心不得;她能去我为什么去不得 用在动词和补语中间,表示可能。如:我拿得动;那办得到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,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。如:冷得打哆嗦;笑得肚子痛 另见 dé;děi得 〈动〉 (会意。金文字形,右边是“贝”(财货)加“手”,左边是“彳”,表示行有所得。手里拿着财货,自然是有所得。本义:得到,获得) 同本义(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) 得,行有所得也。——《说文》三人行必得我师焉。——《论语》。释文:“本或作必有。”缘木求鱼,虽不得鱼,无后灾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佳婿难得。——《世说新语·假谲》卖炭得钱何所营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卖炭翁》工之侨得良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[ shēng ]
“肽”的旧称。
[ shèng ]
①赢,胜利,跟“败”、“负”相对:打~仗|得~。②打败
〈动〉 (形声。从力,朕( zhèn)声。本义:胜任,禁得起) 同本义 胜,任也。——《说文》胜,克也。——《尔雅》莫之胜说。——《易·遯》。虞注:“能也。”武王靡不胜。——《诗·商颂·烈祖》。传:“任也。”子有幼弱不胜养为累者。——《管子·入国》。注:“堪也。”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——唐· 杜甫《春望》言讫,歔欷流涕,悲不自胜。——唐· 李朝威《柳毅传》 又如:不胜其苦(苦得受不住);胜任愉快(有能力承担并能愉快地完成任务);胜兵(能充当士兵参战的人) 战胜,打败 胜殷遏刘。——《诗·周颂·武》胜,克也。——《尔雅》其势弱于秦,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势。—— 宋· 苏洵《六国论》以守则固,以战则胜。——汉· 贾谊《论积贮疏》 又如: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动〉 (形声。从力,朕( zhèn)声。本义:胜任,禁得起) 同本义 胜,任也。——《说文》胜,克也。——《尔雅》莫之胜说。——《易·遯》。虞注:“能也。”武王靡不胜。——《诗·商颂·烈祖》。传:“任也。”子有幼弱不胜养为累者。——《管子·入国》。注:“堪也。”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——唐· 杜甫《春望》言讫,歔欷流涕,悲不自胜。——唐· 李朝威《柳毅传》 又如:不胜其苦(苦得受不住);胜任愉快(有能力承担并能愉快地完成任务);胜兵(能充当士兵参战的人) 战胜,打败 胜殷遏刘。——《诗·周颂·武》胜,克也。——《尔雅》其势弱于秦,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势。—— 宋· 苏洵《六国论》以守则固,以战则胜。——汉· 贾谊《论积贮疏》 又如: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