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姓。
1. 袁 2. 袁 袁 〈名〉姓。如:袁纥(我国古代部族名)袁 〈形〉长衣的样子 袁,长衣貌。从衣,叀省声。——《说文》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1. 袁 2. 袁 袁 〈名〉姓。如:袁纥(我国古代部族名)袁 〈形〉长衣的样子 袁,长衣貌。从衣,叀省声。——《说文》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[ jùn ]
1.疏通,挖深:疏~。~河。~泥船。
2.深:~哲(深沉而有智慧)。
3.掘取,榨取。
[
1. 浚 2. 浚 3. 浚 浚 〈名〉 古水名 。今湮。故渎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北 春秋时卫邑,故址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境 另见 xùn浚 〈名〉 县名 在河南省安阳地区 另见 jùn浚 〈动〉 (形声。从水,雋( jùn)声。本义:从水中挹取) 同本义 浚,抒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段玉裁注:“抒者,挹也,取诸水中也。” 疏浚;深挖 封十有二山,浚川。——《书·舜典》冬,浚洙。——《春秋·庄公九年》浚之者何?深也。——《公羊传·庄公九年》浚沟渠。——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浚其源泉。——唐· 魏征《谏太宗十思疏》浚吴淞白茆。—— 清· 张廷玉《明史》 又如:浚池(挖掘或疏通护城河);浚治(疏浚);浚流(疏浚河流);浚泻(疏浚使排泄) 压榨,取出汁水或内含物 浚民之膏济以实之。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1. 浚 2. 浚 3. 浚 浚 〈名〉 古水名 。今湮。故渎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北 春秋时卫邑,故址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境 另见 xùn浚 〈名〉 县名 在河南省安阳地区 另见 jùn浚 〈动〉 (形声。从水,雋( jùn)声。本义:从水中挹取) 同本义 浚,抒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段玉裁注:“抒者,挹也,取诸水中也。” 疏浚;深挖 封十有二山,浚川。——《书·舜典》冬,浚洙。——《春秋·庄公九年》浚之者何?深也。——《公羊传·庄公九年》浚沟渠。——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浚其源泉。——唐· 魏征《谏太宗十思疏》浚吴淞白茆。—— 清· 张廷玉《明史》 又如:浚池(挖掘或疏通护城河);浚治(疏浚);浚流(疏浚河流);浚泻(疏浚使排泄) 压榨,取出汁水或内含物 浚民之膏济以实之。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铸、刻或写在器物上记述生平、事迹或警诫自己的文字:~刻。~文。~志。墓志~。座右~。
2.在器物上刻字,表示纪念,永志不忘:~记。~心。~骨。~诸肺腑(喻永记)。
3.中国古代用于铭刻的文字逐步形成的一种文体,如《文心雕龙》有《铭箴》篇。
〈动〉 (形声。从金,名声。从金,与钟鼎器物有关。本义:在器物上雕刻文字) 同本义 铭者,自名也。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。——《礼记·祭统》铭,明旌也。——《礼记·檀弓》铭书于王之大常。——《周礼·司勋》。注:“铭之言名也。”名,题勒也。——《字林》其铭有之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》。注:“刻器曰铭。”铭功会稽岭。—— 李白《古风五十九首·三》 又如:铭功(在金石上刻文字来记下功勋);铭戒(在金石等物品上,刻下言辞,以为劝诫);铭勒(镌刻金石,以记述功德) 牢记不忘 铭心立报,永矣无贰。——《三国志·周鲂传》 又如:铭佩;铭意(刻记于胸中的心志);铭戢(表示感谢别人的恩惠而深藏于心里);铭篆(比喻感激很深,没齿难忘);铭戴(感戴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动〉 (形声。从金,名声。从金,与钟鼎器物有关。本义:在器物上雕刻文字) 同本义 铭者,自名也。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。——《礼记·祭统》铭,明旌也。——《礼记·檀弓》铭书于王之大常。——《周礼·司勋》。注:“铭之言名也。”名,题勒也。——《字林》其铭有之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》。注:“刻器曰铭。”铭功会稽岭。—— 李白《古风五十九首·三》 又如:铭功(在金石上刻文字来记下功勋);铭戒(在金石等物品上,刻下言辞,以为劝诫);铭勒(镌刻金石,以记述功德) 牢记不忘 铭心立报,永矣无贰。——《三国志·周鲂传》 又如:铭佩;铭意(刻记于胸中的心志);铭戢(表示感谢别人的恩惠而深藏于心里);铭篆(比喻感激很深,没齿难忘);铭戴(感戴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