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1.捕鸟的网:~网。
2.张网捕捉:~掘(用网捕麻雀,挖掘老鼠洞找粮食。喻用尽办法筹措款项)。门可~雀(形容门庭冷落)。
3.搜集,招致,包括:~捕。~致(招请人才)。网~。包~。~织罪名(虚构罪名,陷害无辜)。
4.散布:~列。
5.过滤流质或筛细粉末用的器具:绢~。
6.用罗筛东西:~面。
7.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:~绮。~扇。
8.量词,用于商业,一罗合十二打。
9.同“脶”。
10.姓。
当代罗姓的人口已达1340多万,为全国前十八位大姓,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%。从明朝至今600年中罗姓人口由70万激增到1300余万,增长达19倍之多,罗姓后人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,自宋朝至今1000年罗姓人口增长率是呈上升的态势。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、广东、湖南三省,大约占罗姓总人口的41%,其次分布于江西、云南、贵州、湖北、广西、重庆,这六省市又集中了38%的罗姓人口。四川居住了罗姓总人口的17%,为罗姓第一大省。全国形成了云贵川渝、粤桂湘鄂闽赣两块高比率的罗姓区域。在近600年间,罗姓人口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、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南和东南的迁移,向西、向南的移民成为主流,同时也出现了向西北河西走廊的流动。罗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当代罗姓的人口已达1340多万,为全国前十八位大姓,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%。从明朝至今600年中罗姓人口由70万激增到1300余万,增长达19倍之多,罗姓后人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,自宋朝至今1000年罗姓人口增长率是呈上升的态势。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、广东、湖南三省,大约占罗姓总人口的41%,其次分布于江西、云南、贵州、湖北、广西、重庆,这六省市又集中了38%的罗姓人口。四川居住了罗姓总人口的17%,为罗姓第一大省。全国形成了云贵川渝、粤桂湘鄂闽赣两块高比率的罗姓区域。在近600年间,罗姓人口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、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南和东南的迁移,向西、向南的移民成为主流,同时也出现了向西北河西走廊的流动。罗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替:~替。~办。~销。~序。~表。
2.历史上划分的时期:时~。世~。古~。近~。现~。当(dāng)~。年~。
3.世系的辈分:下一~。
4.姓。
〈动〉 (形声。小篆字形,从人,弋( yì)声。本义:更迭,代替) 同本义 代,更也。凡以此易彼,以后续前,皆曰代。——《说文》县壶以代哭者。——《周礼·挈壶氏》与君代兴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十二年》。注:“更也。”使子父代处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》。注:“更也。”岁代处,故曰代田。——《汉书·食货志》。注:“易也。”韩地代相干也。——《汉书·地理志》四时迭代。——张衡《东京赋》转相攻伐,代为雌雄。——《汉书·刑法志》日月迭炤,四时代御。——《荀子·天论》孝成王使 括( 赵括)代 廉颇为将。—— 汉· 刘向《列女传》逆夷更觉胆落心寒,亟请广州府余暨 南、 番二县代求解免。——《广州军务记》 又如:代比(代人接受惩罚);代茶(以茶代物,自谦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动〉 (形声。小篆字形,从人,弋( yì)声。本义:更迭,代替) 同本义 代,更也。凡以此易彼,以后续前,皆曰代。——《说文》县壶以代哭者。——《周礼·挈壶氏》与君代兴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十二年》。注:“更也。”使子父代处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》。注:“更也。”岁代处,故曰代田。——《汉书·食货志》。注:“易也。”韩地代相干也。——《汉书·地理志》四时迭代。——张衡《东京赋》转相攻伐,代为雌雄。——《汉书·刑法志》日月迭炤,四时代御。——《荀子·天论》孝成王使 括( 赵括)代 廉颇为将。—— 汉· 刘向《列女传》逆夷更觉胆落心寒,亟请广州府余暨 南、 番二县代求解免。——《广州军务记》 又如:代比(代人接受惩罚);代茶(以茶代物,自谦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持久:~心。~久。~定。~齿。永~。~星。~温。
2.经常的,普通的:~言。
3.姓。
〈形〉 (会意。金文,从心,从月,从二。“二”,表示天地。本义:永久,永恒) 同本义 恒,常也。——《说文》恒者,久也。——《易·序卦传》恒,德之固也。——《易·系辞下传》无恒安处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小明》以求其恒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 又如:恒牙(恒齿。永久齿);恒风(持续吹佛的风);恒舞(历时长而不中断的舞);恒制(长久不变的法则) 寻常;普通 形貌奇伟,骨体不恒。——《三国志·吴主传》人恒状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 又如:恒态(常态);恒恣(经常的状态);恒情(常情);恒品(常类;常物);恒士(常人,平凡的人);恒常(正常的规律);恒医(普通的医生);恒言(常用的言语)〈名〉 恒心,持之以恒的决心 。如:有恒 规律;法则 。如:恒式(常规;常法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形〉 (会意。金文,从心,从月,从二。“二”,表示天地。本义:永久,永恒) 同本义 恒,常也。——《说文》恒者,久也。——《易·序卦传》恒,德之固也。——《易·系辞下传》无恒安处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小明》以求其恒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 又如:恒牙(恒齿。永久齿);恒风(持续吹佛的风);恒舞(历时长而不中断的舞);恒制(长久不变的法则) 寻常;普通 形貌奇伟,骨体不恒。——《三国志·吴主传》人恒状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 又如:恒态(常态);恒恣(经常的状态);恒情(常情);恒品(常类;常物);恒士(常人,平凡的人);恒常(正常的规律);恒医(普通的医生);恒言(常用的言语)〈名〉 恒心,持之以恒的决心 。如:有恒 规律;法则 。如:恒式(常规;常法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