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1.落叶小乔木,果实称“李子”,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,可食:~代桃僵(原用“桃”“李”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,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)。投桃报~。~下不正冠(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)。桃~不言,下自成蹊(喻为人只要忠诚、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)。
2.姓。
3.古同“理”,古代法官的代称。
〈名〉 (形声。从木,子声。本义:李树) 同本义。落叶乔木,春天开白色花,果实叫李子,熟时黄色或紫红色,可吃 李,李果也。——《说文》北山有李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南山有台》 又如:李下瓜田(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)。又指李树的果实、李花、李园华如桃李。——《诗·召南·何彼禯矣》 (李:李花)报之以李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抑》 (李:李子)丘中有李。——《诗·王风·丘中有麻》 (李:李园) 狱官。通“理” 皋陶为李。——《管子·法法》 星名。即角宿二,为室女座 δ星 。如:李长庚(西方太白金星的名号) 姓。如:李杜(李白和杜甫);李唐(李氏唐朝);李氏子蟠(姓李的人家的孩子。氏,姓);李文靖公(李沆,字太初,宋太宗、真宗时的宰相,谥文靖);李渤(唐朝洛阳人,曾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名〉 (形声。从木,子声。本义:李树) 同本义。落叶乔木,春天开白色花,果实叫李子,熟时黄色或紫红色,可吃 李,李果也。——《说文》北山有李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南山有台》 又如:李下瓜田(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)。又指李树的果实、李花、李园华如桃李。——《诗·召南·何彼禯矣》 (李:李花)报之以李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抑》 (李:李子)丘中有李。——《诗·王风·丘中有麻》 (李:李园) 狱官。通“理” 皋陶为李。——《管子·法法》 星名。即角宿二,为室女座 δ星 。如:李长庚(西方太白金星的名号) 姓。如:李杜(李白和杜甫);李唐(李氏唐朝);李氏子蟠(姓李的人家的孩子。氏,姓);李文靖公(李沆,字太初,宋太宗、真宗时的宰相,谥文靖);李渤(唐朝洛阳人,曾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生养:~龄。节~。生儿~女。
2.养活:~婴。哺~。培~。抚~。养~。
3.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导和训练:德~。智~。体~。美~。教书~人。
1. 育 2. 育 育 〈动〉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象妇女生孩子。上为“母”及头上的装饰,下为倒着的“子”。) 同本义 育,生也。——《广雅》无遗育。——《书·盘庚》至如今不育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》子孙蕃育之谓也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》妇孕不育,失其道也。——《易·渐》 又如:节育(节制生育);育孕(怀胎足月以至分娩);生儿育女 抚养;教育 育,养子使作善也。——《说文》教育子。——《虞书》载生载育,时维后稷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生民》 又如:育女(养女);育材(育才。培养人才);育德(培养德性);德育(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);智育;体育 另见 yō育 —— 见“杭育”( hángyō) 另见 yù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1. 育 2. 育 育 〈动〉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象妇女生孩子。上为“母”及头上的装饰,下为倒着的“子”。) 同本义 育,生也。——《广雅》无遗育。——《书·盘庚》至如今不育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》子孙蕃育之谓也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》妇孕不育,失其道也。——《易·渐》 又如:节育(节制生育);育孕(怀胎足月以至分娩);生儿育女 抚养;教育 育,养子使作善也。——《说文》教育子。——《虞书》载生载育,时维后稷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生民》 又如:育女(养女);育材(育才。培养人才);育德(培养德性);德育(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);智育;体育 另见 yō育 —— 见“杭育”( hángyō) 另见 yù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古代重量单位,合三十斤:千~一发(一根头发挂着三万斤重的东西,喻极其危急)。雷霆万~之势。
2.制陶器所用的转轮:陶~(亦喻造就人材)。
3.乐(yuè)调(diào):~弦。
4.敬辞,用于对尊长或上级:~安。~鉴。~座。
〈名〉 (形声。从金,匀声。本义:古代重量单位。三十斤为一钧) 同本义 钧,三十斤也。——《说文》入钧金。——《周礼·大司寇》钧衡石。——《礼记·月令》颜高之弓六钧。——《左传·定公八年》吾力足以举百钧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 又如:钧衡(钧和衡都是量物的工具,因借为评量人才之意);千钧一发;雷霆万钧;钧石(钧和石。四钧为石);钧金(三十斤铜);钧分(一钧半,合四十五斤) 制陶器所用的转轮 独化于陶钧之上。——《史记·邹阳传》。索隐:“范也。”陶家名模下圆转者为钧。——《汉书》注大钧播物。——《汉书·贾谊传》钧旋毂转。——《淮南子·原道》 又如:钧甄(钧和甄。都是制陶用的转轮) 调节乐音的标准 。如:钧容直(钧容班。宋代宫廷仪仗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名〉 (形声。从金,匀声。本义:古代重量单位。三十斤为一钧) 同本义 钧,三十斤也。——《说文》入钧金。——《周礼·大司寇》钧衡石。——《礼记·月令》颜高之弓六钧。——《左传·定公八年》吾力足以举百钧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 又如:钧衡(钧和衡都是量物的工具,因借为评量人才之意);千钧一发;雷霆万钧;钧石(钧和石。四钧为石);钧金(三十斤铜);钧分(一钧半,合四十五斤) 制陶器所用的转轮 独化于陶钧之上。——《史记·邹阳传》。索隐:“范也。”陶家名模下圆转者为钧。——《汉书》注大钧播物。——《汉书·贾谊传》钧旋毂转。——《淮南子·原道》 又如:钧甄(钧和甄。都是制陶用的转轮) 调节乐音的标准 。如:钧容直(钧容班。宋代宫廷仪仗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