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[ féng ]
姓。
[ píng ]
1.古同“凭”,凭借,依靠。
1. 冯 2. 冯 冯 〈名〉 古地名 郑于是乎伐 冯、 滑、 胥靡, 负黍、 狐人、 阙外。——《左传·定公六年》 姓 另见 píng冯 〈形〉 (形声。从马,冫声。冫,古冰字的楷书写法。本义:马跑得快) 同本义 冯,马行疾也。——《说文》 又如:冯冯(马行疾速的样子) 大,盛 今君奋焉震电冯怒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五年》冯弱犯寡。——《周礼·大司马》帝冯怒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 又如:冯戎(富盛);冯怒(盛怒,震怒);冯隆(高大的样子)〈动〉 徒步过水 不敢暴虎,不敢冯河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小旻》 又如:冯河(徒步渡过河水) 扶持,服膺 有冯有翼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卷阿》 又如:冯翼(辅佐;另有虚无的样子之意) 通“凭”。依仗,倚托 不冯其子,灵公夺而里之。——《庄子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1. 冯 2. 冯 冯 〈名〉 古地名 郑于是乎伐 冯、 滑、 胥靡, 负黍、 狐人、 阙外。——《左传·定公六年》 姓 另见 píng冯 〈形〉 (形声。从马,冫声。冫,古冰字的楷书写法。本义:马跑得快) 同本义 冯,马行疾也。——《说文》 又如:冯冯(马行疾速的样子) 大,盛 今君奋焉震电冯怒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五年》冯弱犯寡。——《周礼·大司马》帝冯怒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 又如:冯戎(富盛);冯怒(盛怒,震怒);冯隆(高大的样子)〈动〉 徒步过水 不敢暴虎,不敢冯河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小旻》 又如:冯河(徒步渡过河水) 扶持,服膺 有冯有翼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卷阿》 又如:冯翼(辅佐;另有虚无的样子之意) 通“凭”。依仗,倚托 不冯其子,灵公夺而里之。——《庄子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溶化,散失:烟~云散。~融(亦作“消溶”)。~失。~逝。~亡。~沉。~极。~化。
2.灭掉,除去:~除。~灭。~毒。~炎。
3.把时间度过去:~夜。~夏。~闲。~遣。~磨(mó)。
4.减少,损失,耗费:~耗。~损。~退。
5.需要:不~说。
〈动〉 (形声。从水,肖声。本义:消除;消灭) 同本义 消,尽也。——《说文》消息阴阳。——枚乘《七发》。注:“消,灭也。”消雰埃于中宸。——张衡《西京赋》。注:“消,散也。”热多则筋弛骨消。——《素问·皮部论》。注:“消,烁也。”鸟兽之害人者消,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。——《孟子》诏求隐学之士能消灾复异者。——《三国志·魏志》娘娘一肚子气没地方散去,借酒消愁。——京剧《贵妃醉酒》 又如:消索(灭尽,散亡);消炎(消除炎症;消除炎热);消弭(消灭停止) 消失,完全不存在 内君子而外小人,君子道长,小人道消也。——《易·泰》观其不合而散逐消藏,则未尝不恨其道之难行也。——宋· 曾巩《上杜相公书》 又如:消败(消失,衰败);消挫(消散) 减削 消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动〉 (形声。从水,肖声。本义:消除;消灭) 同本义 消,尽也。——《说文》消息阴阳。——枚乘《七发》。注:“消,灭也。”消雰埃于中宸。——张衡《西京赋》。注:“消,散也。”热多则筋弛骨消。——《素问·皮部论》。注:“消,烁也。”鸟兽之害人者消,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。——《孟子》诏求隐学之士能消灾复异者。——《三国志·魏志》娘娘一肚子气没地方散去,借酒消愁。——京剧《贵妃醉酒》 又如:消索(灭尽,散亡);消炎(消除炎症;消除炎热);消弭(消灭停止) 消失,完全不存在 内君子而外小人,君子道长,小人道消也。——《易·泰》观其不合而散逐消藏,则未尝不恨其道之难行也。——宋· 曾巩《上杜相公书》 又如:消败(消失,衰败);消挫(消散) 减削 消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带消名字:
释义:〔~木〕常绿大乔木,木材坚固,是贵重的建筑材料,又可做船只、器物等。简称“楠”,如“~叶油”。
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...查看更详细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