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1.〔~咸〕一种弦乐器,柄长而直,略象月琴,四根民弦,现亦有三根弦的。传说因中国晋代人阮咸善弹此乐器而得名。简称“阮”。
2.〔大小~〕中国晋代阮籍和他的侄儿阮咸并有盛名,同为“竹林七贤”,世称“大小阮”。后“小阮”用作侄的代称,如“贤阮”。
3.姓。
名 (形声。从阜( fù),元声。本义:五阮关) 同本义 阮,代郡五阮关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亦曰 五原关流民欲入五阮关者,勿苟留。——《汉书·成帝纪》秦九原郡, 武帝元朔二年更名。——《地理志·五原郡》注 殷商国名 。在今甘肃省泾川县,为周文王所灭阮,国名。今 陕西 平凉府 泾州是也。——《字汇》侵阮徂 共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皇矣》侵自阮疆。 一种古老乐器“阮咸”的简称 。古琵琶的一种。四弦有柱,形似月琴。相传西晋阮咸善弹此乐器,因而得名。现也有三弦的阮。如:阮咸 侄的代称 。阮籍与侄阮咸并有盛名。世称“大小阮”。后用“小阮”作侄的代称。省称“阮”。如:“贤阮”;阮家会(喻指叔侄与亲朋好友聚会);阮咸宅(侄子居处的代称) 姓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名 (形声。从阜( fù),元声。本义:五阮关) 同本义 阮,代郡五阮关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亦曰 五原关流民欲入五阮关者,勿苟留。——《汉书·成帝纪》秦九原郡, 武帝元朔二年更名。——《地理志·五原郡》注 殷商国名 。在今甘肃省泾川县,为周文王所灭阮,国名。今 陕西 平凉府 泾州是也。——《字汇》侵阮徂 共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皇矣》侵自阮疆。 一种古老乐器“阮咸”的简称 。古琵琶的一种。四弦有柱,形似月琴。相传西晋阮咸善弹此乐器,因而得名。现也有三弦的阮。如:阮咸 侄的代称 。阮籍与侄阮咸并有盛名。世称“大小阮”。后用“小阮”作侄的代称。省称“阮”。如:“贤阮”;阮家会(喻指叔侄与亲朋好友聚会);阮咸宅(侄子居处的代称) 姓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离地球最近的恒星(亦称“太阳”):~月星辰。~晷(guǐ)(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)。~珥。~薄西山(太阳快要落山了,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)。
2.白天,与“夜”相对:~班。
3.天,一昼夜:多~不见。今~。~程。
4.某一天:纪念~。
〈名〉 (象形。甲骨文和小篆字形。象太阳形。轮廓象太阳的圆形,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。本义:太阳) 同本义 日,太阳之精也。从囗一,象形。——《说文》离为日,为火。——《易·说卦》以土圭之法,正日景求地中。——《周礼·大司徒》天无二日,太阳也。——《孟子》日初出,大如车盖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 又如:日冠(太阳上方的光体);日昃(日斜,日过中午);日旸儿(太阳;日光);日月交食(对头;互相争斗);日头搁山(太阳落山);日头趖西(太阳偏西);日居月诸(日落月出,一天又一天) 白天,白昼 夏之日。——《诗·唐风·葛生》夜以继日。——《孟子·离娄下》经三日三夜,乡里皆谓已死。——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 又如:日昳(日已过午);日往月去(时间一天天过去);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名〉 (象形。甲骨文和小篆字形。象太阳形。轮廓象太阳的圆形,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。本义:太阳) 同本义 日,太阳之精也。从囗一,象形。——《说文》离为日,为火。——《易·说卦》以土圭之法,正日景求地中。——《周礼·大司徒》天无二日,太阳也。——《孟子》日初出,大如车盖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 又如:日冠(太阳上方的光体);日昃(日斜,日过中午);日旸儿(太阳;日光);日月交食(对头;互相争斗);日头搁山(太阳落山);日头趖西(太阳偏西);日居月诸(日落月出,一天又一天) 白天,白昼 夏之日。——《诗·唐风·葛生》夜以继日。——《孟子·离娄下》经三日三夜,乡里皆谓已死。——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 又如:日昳(日已过午);日往月去(时间一天天过去);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名声:荣~。名~。信~。沽名钓~。
2.称扬,赞美:毁~。交口称~。
3.古同“豫”,欢乐。
〈动〉 (形声。从言,舆 (yù)声。本义:称赞,赞美) 同本义 誉,偁也。——《说文》誉名美也。——《墨子经》状古述今曰誉。——《周书·谥法》君子不以口誉人。——《礼记·表记》佞誉诬谀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誉之则以为忧。——唐· 韩愈《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》 又如:誉人(称赞人);誉谀(歌颂阿谀);誉叹(赞叹) 通“举” jǔ。推荐 更相荐誉。——《汉书·贾捐之传》而列士不誉。——《汉书·匡衡传》先时荐誉。——《后汉书·宦者传论》〈名〉 荣誉,美名 以永终誉。——《诗·周颂·振鹭》则燕则誉。——《礼记·射义》。注:“言国安则有名誉。”誉辅其赏,毁随其罚。——《韩非子》 又如:誉望(名望) 通“与” yǔ。同类 交众誉多。——《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动〉 (形声。从言,舆 (yù)声。本义:称赞,赞美) 同本义 誉,偁也。——《说文》誉名美也。——《墨子经》状古述今曰誉。——《周书·谥法》君子不以口誉人。——《礼记·表记》佞誉诬谀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誉之则以为忧。——唐· 韩愈《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》 又如:誉人(称赞人);誉谀(歌颂阿谀);誉叹(赞叹) 通“举” jǔ。推荐 更相荐誉。——《汉书·贾捐之传》而列士不誉。——《汉书·匡衡传》先时荐誉。——《后汉书·宦者传论》〈名〉 荣誉,美名 以永终誉。——《诗·周颂·振鹭》则燕则誉。——《礼记·射义》。注:“言国安则有名誉。”誉辅其赏,毁随其罚。——《韩非子》 又如:誉望(名望) 通“与” yǔ。同类 交众誉多。——《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