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1.捕鸟的网:~网。
2.张网捕捉:~掘(用网捕麻雀,挖掘老鼠洞找粮食。喻用尽办法筹措款项)。门可~雀(形容门庭冷落)。
3.搜集,招致,包括:~捕。~致(招请人才)。网~。包~。~织罪名(虚构罪名,陷害无辜)。
4.散布:~列。
5.过滤流质或筛细粉末用的器具:绢~。
6.用罗筛东西:~面。
7.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:~绮。~扇。
8.量词,用于商业,一罗合十二打。
9.同“脶”。
10.姓。
当代罗姓的人口已达1340多万,为全国前十八位大姓,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%。从明朝至今600年中罗姓人口由70万激增到1300余万,增长达19倍之多,罗姓后人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,自宋朝至今1000年罗姓人口增长率是呈上升的态势。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、广东、湖南三省,大约占罗姓总人口的41%,其次分布于江西、云南、贵州、湖北、广西、重庆,这六省市又集中了38%的罗姓人口。四川居住了罗姓总人口的17%,为罗姓第一大省。全国形成了云贵川渝、粤桂湘鄂闽赣两块高比率的罗姓区域。在近600年间,罗姓人口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、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南和东南的迁移,向西、向南的移民成为主流,同时也出现了向西北河西走廊的流动。罗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当代罗姓的人口已达1340多万,为全国前十八位大姓,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%。从明朝至今600年中罗姓人口由70万激增到1300余万,增长达19倍之多,罗姓后人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,自宋朝至今1000年罗姓人口增长率是呈上升的态势。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、广东、湖南三省,大约占罗姓总人口的41%,其次分布于江西、云南、贵州、湖北、广西、重庆,这六省市又集中了38%的罗姓人口。四川居住了罗姓总人口的17%,为罗姓第一大省。全国形成了云贵川渝、粤桂湘鄂闽赣两块高比率的罗姓区域。在近600年间,罗姓人口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、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南和东南的迁移,向西、向南的移民成为主流,同时也出现了向西北河西走廊的流动。罗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一定:~定。~然。~须(一定要)。~需(不可少的)。势~。未~。事~躬亲。
2.决定,肯定:“深念远虑兮,胜乃可~”。
3.固执:“毋意,毋~”。
4.果真,假使:“王~无人,臣愿奉璧往使”。
〈名〉 (会意。从八,从弋。弋亦兼表字音。“八”表示“分”,“弋”即“杙”,小木桩,合起来指用木杆做标记。本义:区分的标准) 标杆;标准 必,分极也。——《说文》 姓〈动〉 必须,一定要 齐宣王使人吹竽,必三百人。——《韩非子·内储说》必为奇巧声动上。——宋· 王谠《唐语林·雅量》山水必有实景。——蔡元培《图画》 又如:必防其渐(防微杜渐之意。在事情上还不显著或刚刚发生的时侯就加以防止);必也正名(必须按礼教来端正名份)〈副〉 必然,必定 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——《论语》人人自以为必死。——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战哉。——《战国策·赵策》 又如:必因(一定;定然);必败(一定败);必昌(一定光耀);必竟(肯定;一定) 必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名〉 (会意。从八,从弋。弋亦兼表字音。“八”表示“分”,“弋”即“杙”,小木桩,合起来指用木杆做标记。本义:区分的标准) 标杆;标准 必,分极也。——《说文》 姓〈动〉 必须,一定要 齐宣王使人吹竽,必三百人。——《韩非子·内储说》必为奇巧声动上。——宋· 王谠《唐语林·雅量》山水必有实景。——蔡元培《图画》 又如:必防其渐(防微杜渐之意。在事情上还不显著或刚刚发生的时侯就加以防止);必也正名(必须按礼教来端正名份)〈副〉 必然,必定 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——《论语》人人自以为必死。——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战哉。——《战国策·赵策》 又如:必因(一定;定然);必败(一定败);必昌(一定光耀);必竟(肯定;一定) 必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包含,盛(chéng):~器。~量(liàng)。~积。~纳。无地自~。
2.对人度量大:~忍。宽~。
3.让,允许:~让。不~人说话。
4.相貌,仪表,景象,状态:~止。~颜。~光。~貌。仪~。军~。市~。阵~。姿~。
5.或许,也许:~或。
〈动〉 (会意兼形声。小 徐本“从宀,谷( gǔ)。”大 徐本看作会意。“宀”是房屋,“谷”是空虚的山洼,都有盛受的意思。本义:容纳) 同本义 容,盛也。——《说文》君子以容民畜众。——《易·师》言宽大包容。——《汉书·五行志》故曰心容。——《荀子·解蔽》广则容奸。——《史记·乐书》可容一人居。——明· 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 又如:容隐(包庇,隐瞒);容足(仅容立足);容接(容纳接待);容盛(覆载,容纳);容民(容纳民众);容民畜众(容纳畜养民众);容畜(容纳养育);容受(容纳接受);容放(容纳置放) 宽容 则今高爵显位,一旦抵罪,或脱身以逃,不能容于远近。——明· 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 又如:容庶(宽容饶恕);容物(度量宽大,能够容人);容谅(宽容原谅);容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动〉 (会意兼形声。小 徐本“从宀,谷( gǔ)。”大 徐本看作会意。“宀”是房屋,“谷”是空虚的山洼,都有盛受的意思。本义:容纳) 同本义 容,盛也。——《说文》君子以容民畜众。——《易·师》言宽大包容。——《汉书·五行志》故曰心容。——《荀子·解蔽》广则容奸。——《史记·乐书》可容一人居。——明· 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 又如:容隐(包庇,隐瞒);容足(仅容立足);容接(容纳接待);容盛(覆载,容纳);容民(容纳民众);容民畜众(容纳畜养民众);容畜(容纳养育);容受(容纳接受);容放(容纳置放) 宽容 则今高爵显位,一旦抵罪,或脱身以逃,不能容于远近。——明· 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 又如:容庶(宽容饶恕);容物(度量宽大,能够容人);容谅(宽容原谅);容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