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1.谷类或其他植物的子实去了皮的名称:小~。大~。稻~。~珠薪桂(米像珍珠;柴像桂木,形容物价昂贵,生活困难)。
2.国际长度单位(旧称“公尺”“米突”),一米等于三市尺。
3.姓。
〈名〉 (象形,甲骨文字形。象米粒琐碎纵横之状。“米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,从“米”的字与米、粮有关。本义:谷物和其他植物子实去壳后的子实) 同本义 米,粟实也。象禾实之形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四注象米,十其介者,九谷之分也。米麜有虞氏之痒也。——《礼记·明堂位》 又如:粟米;花生米 特指稻米 饷米千斛,修书累纸。——《世说新语·雅量》掌米粟之出入,辨其物。——《周礼·地官》 又如:米烂陈仓,财高北斗(白米烂在仓里,钱财高过北斗。形容极其富有);米缆(用米粉制成的线状食品,亦称米线或米粉);米行(经营粮食买卖的商行);米泔(淘米水);米粃(米之细糠);米酒(用米酿制的酒);米麦(米与麦。泛指米麦之类的粮食) 喻极少或极小的量。犹点滴 波漂菰米沉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名〉 (象形,甲骨文字形。象米粒琐碎纵横之状。“米”是汉字的一个部首,从“米”的字与米、粮有关。本义:谷物和其他植物子实去壳后的子实) 同本义 米,粟实也。象禾实之形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四注象米,十其介者,九谷之分也。米麜有虞氏之痒也。——《礼记·明堂位》 又如:粟米;花生米 特指稻米 饷米千斛,修书累纸。——《世说新语·雅量》掌米粟之出入,辨其物。——《周礼·地官》 又如:米烂陈仓,财高北斗(白米烂在仓里,钱财高过北斗。形容极其富有);米缆(用米粉制成的线状食品,亦称米线或米粉);米行(经营粮食买卖的商行);米泔(淘米水);米粃(米之细糠);米酒(用米酿制的酒);米麦(米与麦。泛指米麦之类的粮食) 喻极少或极小的量。犹点滴 波漂菰米沉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好,有利的,幸福的,与“凶”相对:~利。~祥。逢凶化~。~光片羽(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)。
2.吉利的日子:择~。
3.善,贤,美:~人(善良,有才德的人)。~人天相。
4.中国吉林省的简称:~剧。
5.姓。
〈形〉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象兵器,下象盛放兵器的器具。合起来表示把兵器盛放在器中不用,以减少战争,使人民没有危难。本义:吉祥;吉利) 同本义 吉,善也。——《说文》礼义顺祥曰吉。——《周书·武顺》安贞吉。——《易·坤》吉哉。——《书·皋谟》文王当兴,赤雀适来;…吉物动飞而圣遇也。——《论衡·初禀》 吉服(古代祭祀时穿的礼服);吉帖(婚帖,庚帖);吉谶(预示吉祥的隐语或图记);吉羊(吉利祥瑞。古代器物上多铭刻“吉羊”二字。羊,古祥字);吉卜(吉利的卜兆);吉幸(吉利幸运);吉征(幸运的征兆) 善;美 吉事先近日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》令月、吉日。——《仪礼·士冠礼》吉礼大祝。三曰吉祝,五曰吉拜。——《周礼·大宗伯》吉人之辞寡。——《易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形〉 (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象兵器,下象盛放兵器的器具。合起来表示把兵器盛放在器中不用,以减少战争,使人民没有危难。本义:吉祥;吉利) 同本义 吉,善也。——《说文》礼义顺祥曰吉。——《周书·武顺》安贞吉。——《易·坤》吉哉。——《书·皋谟》文王当兴,赤雀适来;…吉物动飞而圣遇也。——《论衡·初禀》 吉服(古代祭祀时穿的礼服);吉帖(婚帖,庚帖);吉谶(预示吉祥的隐语或图记);吉羊(吉利祥瑞。古代器物上多铭刻“吉羊”二字。羊,古祥字);吉卜(吉利的卜兆);吉幸(吉利幸运);吉征(幸运的征兆) 善;美 吉事先近日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》令月、吉日。——《仪礼·士冠礼》吉礼大祝。三曰吉祝,五曰吉拜。——《周礼·大宗伯》吉人之辞寡。——《易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[ tí ]
1.垂手拿着有环、柄或绳套的东西:~壶。~灯。~篮。~包。~盒。~纲挈领。
2.引领(向上或向前等):~心吊胆。~升。~挈。~携。
3.说起,举出:~起。~出。~醒。~倡。~议。~名。~案。~要。
4.
1. 提 2. 提 提 ——用于“提防”( dīfang)、“提溜”( dīliu)等 另见 tí提 〈动〉 (形声。从手,是声。本义:悬持;悬空拎着物品) 同本义 提,挈也。——《说文》匪面命之,言提其耳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抑》提刀而立。——《庄子·养生主》一贼提刀。——明· 魏禧《大铁锥传》椊下提殴之。——明· 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提竹筒丝笼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 又如:提壶,提桶;提开水;提掳(拎,拿);提举(提而举之) 引申为带领;统领。古代如提督、提举、提点、提刑、提学、提法诸官名,皆取此义 今又提一旅孤军。——宋· 岳飞《五岳祠盟记》 又如:提军(率领军队);提动(调动);提兵(率领军队) 紧紧拿着;执持 以是与天子提衡,争秩于诸侯。——《管子·轻重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1. 提 2. 提 提 ——用于“提防”( dīfang)、“提溜”( dīliu)等 另见 tí提 〈动〉 (形声。从手,是声。本义:悬持;悬空拎着物品) 同本义 提,挈也。——《说文》匪面命之,言提其耳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抑》提刀而立。——《庄子·养生主》一贼提刀。——明· 魏禧《大铁锥传》椊下提殴之。——明· 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提竹筒丝笼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 又如:提壶,提桶;提开水;提掳(拎,拿);提举(提而举之) 引申为带领;统领。古代如提督、提举、提点、提刑、提学、提法诸官名,皆取此义 今又提一旅孤军。——宋· 岳飞《五岳祠盟记》 又如:提军(率领军队);提动(调动);提兵(率领军队) 紧紧拿着;执持 以是与天子提衡,争秩于诸侯。——《管子·轻重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