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1.缓,慢慢地:~步。~缓。~图。~~。
2.姓。
1. 徐 2. 徐 徐 〈名〉 古州名。古徐州的简称 ,古九州之一。古徐州约在今江苏、山东、安徽的部分地区。汉以后各代皆置徐州,辖地常有变更,大致都在今淮北一带。多以彭城(今江苏徐州市)或下邳(今江苏邳县)为治所 古国名 仁义而徐亡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循徐鲁之力。 徐族为古代九夷之一,分布在淮河中下游地区。周初建立徐国,后为吴国所灭。如:徐方(指古徐国);徐宅(古代徐戎所居之地,指徐国) 姓徐夫人(姓徐,名夫人。一个收藏匕首的人) ——《战国策·燕策》徐 〈动〉 (形声。从彳( chì),余声。双人旁与行走有关。本义:慢步走) 同本义 徐,安行也。——《说文》乃徐有说。——《易·困》。虞注:“坤为徐。”徐其攻而留其日。——《战国策·宋策》故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1. 徐 2. 徐 徐 〈名〉 古州名。古徐州的简称 ,古九州之一。古徐州约在今江苏、山东、安徽的部分地区。汉以后各代皆置徐州,辖地常有变更,大致都在今淮北一带。多以彭城(今江苏徐州市)或下邳(今江苏邳县)为治所 古国名 仁义而徐亡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循徐鲁之力。 徐族为古代九夷之一,分布在淮河中下游地区。周初建立徐国,后为吴国所灭。如:徐方(指古徐国);徐宅(古代徐戎所居之地,指徐国) 姓徐夫人(姓徐,名夫人。一个收藏匕首的人) ——《战国策·燕策》徐 〈动〉 (形声。从彳( chì),余声。双人旁与行走有关。本义:慢步走) 同本义 徐,安行也。——《说文》乃徐有说。——《易·困》。虞注:“坤为徐。”徐其攻而留其日。——《战国策·宋策》故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草木茂盛,引申为兴盛:~枯(草木盛衰,喻得意失意)。~悴(荣枯)。
2.受人敬重,与“辱”相对:光~。~升。~誉。
3.“梧桐”的别称。
4.草开花,亦泛指草木的花:绿叶素~。~华。
5.姓。
〈名〉 (形声。从木,荧省声。本义:梧桐。又金文字形,象两支如火把相互照耀的花朵或穗头形) 同本义 荣,桐木也。——《说文》荣,桐木。——《尔雅》。注:“即梧桐。” 草本植物的花。又为花的通称 木谓之华,草谓之荣,不荣而实者谓之秀,荣而不实者谓之英。——《尔雅》攀条折其荣。——《古诗十九首》 又如:荣悴(草木的开花与凋萎);荣年(百花争艳的季节);荣色(花的色彩) 飞檐,屋檐两头翘起的部分 直于东荣。——《仪礼·士冠礼》。注:屋翼也。”暴于南荣。——《上林赋》。注:“南檐也。” 又如:荣阿(飞檐的曲隅) 荣誉。良好的名声或社会名望 且辱者也而荣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振乱》会九世而飞荣。——《南都赋》 又如:荣级(荣誉爵位);启荣(死后的荣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名〉 (形声。从木,荧省声。本义:梧桐。又金文字形,象两支如火把相互照耀的花朵或穗头形) 同本义 荣,桐木也。——《说文》荣,桐木。——《尔雅》。注:“即梧桐。” 草本植物的花。又为花的通称 木谓之华,草谓之荣,不荣而实者谓之秀,荣而不实者谓之英。——《尔雅》攀条折其荣。——《古诗十九首》 又如:荣悴(草木的开花与凋萎);荣年(百花争艳的季节);荣色(花的色彩) 飞檐,屋檐两头翘起的部分 直于东荣。——《仪礼·士冠礼》。注:屋翼也。”暴于南荣。——《上林赋》。注:“南檐也。” 又如:荣阿(飞檐的曲隅) 荣誉。良好的名声或社会名望 且辱者也而荣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振乱》会九世而飞荣。——《南都赋》 又如:荣级(荣誉爵位);启荣(死后的荣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封建时代指帝王、诸侯等:~主。~子(a.旧指贵族、统治者及其代言人;b.指品行好的人,如“正人~~”)。~王。~上。国~。~权。~临。~侧。
2.古代的封号:商~。平原~。信陵~。长安~。
3.对对方的尊称:张~。诸~。
〈名〉 (会意。从尹,从口。“尹”,表示治事;从“口”,表示发布命令。合起来的意思是:发号施令,治理国家。本义:君主,国家的最高统治者)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君,尊也。——《说文》赏庆刑威曰君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君也者,掌令者也。——《春秋繁露》君者,治辨之主也。——《荀子·礼论》君帝清问下民。——《书·吕刑》克长克君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皇矣》二十余君。——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思得明君。——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则忧其君。——宋·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身名君宠。——清· 周容《芋老人传》 又如:尧舜之君;欺君罔上;贤君;暴君;昏君;国君;君臣;明君;君王(古时对帝王的一种尊称);君伐(君王的功绩);君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名〉 (会意。从尹,从口。“尹”,表示治事;从“口”,表示发布命令。合起来的意思是:发号施令,治理国家。本义:君主,国家的最高统治者)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君,尊也。——《说文》赏庆刑威曰君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君也者,掌令者也。——《春秋繁露》君者,治辨之主也。——《荀子·礼论》君帝清问下民。——《书·吕刑》克长克君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皇矣》二十余君。——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思得明君。——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则忧其君。——宋·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身名君宠。——清· 周容《芋老人传》 又如:尧舜之君;欺君罔上;贤君;暴君;昏君;国君;君臣;明君;君王(古时对帝王的一种尊称);君伐(君王的功绩);君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