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或释义:中国旧时所流通的本位货币,使用的银制硬币,圆形,价值一圆,相当于七钱二分白银。也叫银洋,俗称洋钱
详细解释:
亦作“ 银元 ”。俗称“洋钱”。俗称“洋鈿”。俗称“大洋”。银质圆形货币的通称。
清 孙诒让 《周礼政要·金布》:“近年 广东 、 湖北 、 福建 及南北洋始铸银圆,而为数总不敌外洋之多。”《孽海花》第二六回:“只为 耿义 祝嘏来京,骗了他属吏造币厅总办三万个新铸银圆。” 袁鹰 《深深的怀念》:“老贫农 杨桂芬 家,也用红军送的三块银元,做成一件精致的纪念品,作为传家宝。”
释义:1.一种金属元素,可以制货币和器皿、电子设备、感光材料、装饰品等:~子。~杯。~牌。
2.旧时用银铸成块的一种货币:~币。~锭。~洋。~钱。~圆(亦作“银元”)。~号(规模较大的钱庄)。~行(hāng)。~票。
3.像银的颜色:~白。~发(fà)。~河(亦称“天河”、“银汉”)。~样镴枪头(喻表面还不错,实际上不中用,好像颜色如银子的锡镴枪头一样)。
4.古同“垠”,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