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或释义:1.一种接近赤红的紫色。
2.古钱币名。 详细解释:
2.古钱币名。 详细解释:
一种接近赤红的紫色。
《太平御览》卷七○二引 晋 陆翽 《邺中记》:“﹝ 石虎 ﹞用象牙桃枝扇,其上竹或緑沉色,或木兰色,或作紫紺色,或作鬱金色。” 南朝 梁元帝 《玄览赋》:“虹桥左跨,雁苑南通,紫紺之堂临水,青莲之臺带风。”
古钱币名。
明 王志坚 《表异录·钱币》:“紫紺,钱名。”
释义:1.在可见光中波长最短,红与蓝合成的颜色:~红。~铜。~外线。~药水。
2.道教和某些朝代的统治者所崇尚的色彩,因而常在其宫室、服饰、用物前冠之以“紫”:~衣。~书(a.道经;b.皇帝诏书)。~诰(帝王诏令)。~台(神仙、帝王所居)。~气(祥瑞之气,多附会为帝王、圣贤或宝物出现的先兆)。~绶。~垣(皇宫)。~阙。~光阁。~禁城。~袍金带。
3.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