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或释义:1.照抄别人的,当做自己的
2.包抄奔袭www.80Ming.com 详细解释:
2.包抄奔袭www.80Ming.com 详细解释:
绕道袭击敌人。
元 尚仲贤 《气英布》第一折:“只消遣 彭越 抄袭 楚 军粮道, 项王 必亲击之。” 清 谭嗣同 《报贝元徵书》:“每逢抄袭埋伏,要约期会,虽一走卒,能按图心领其意,不致歧误。”
窃取别人所作文字以为己作。
《西湖佳话·白堤政迹》:“送来这些诗,不是陈腐,就是抄袭,若要新奇,便装妖作怪,无一首看得上眼。”《红楼梦》第八四回:“那些童生都读过这篇,不能自出心裁,每多抄袭。” 叶圣陶 《倪焕之》十四:“自来所谓大家的文章,除掉卫道的门面话,抄袭摹拟而来的虚浮话,还剩些什么东西?”
谓不顾客观情况,照搬或沿用别人的思想、方法、经验等。
陶行知 《我们对于新学制草案应持之态度》:“建筑最忌抄袭;拿别人的图案来造房屋,断难满意。” 胡适 《<国学季刊>发刊宣言》:“甚至于有人竟想抄袭基督教的制度来光复 孔 教。”
释义:1.誊写,照原文写:~本。~写。~袭。传~。
2.搜查而没收:~没(mò)。~家。~斩。
3.走简捷的路:~近。~小道。包~。
4.同“绰2”。
带抄名字:
释义:1.趁敌人不备时攻击:~击。~扰。夜~。偷~。侵~。
2.触及:寒气~人。“芳菲菲兮~予”。
3.照样做,照样继续下去:因~。沿~。世~。
4.量词,指成套的衣服:衣一~。
5.衣上加衣,引申为重迭:“~朝服”。“山三~,陟”。
6.合,和:“齐秦~”。
释义:1.中国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,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:~钩(古代吴地出产的一种弯刀,后泛指锋利的刀剑)。~越同舟(喻过去的仇人由于当前利害一致而成为朋友)。
2.中国东汉末年三国之一:~下阿蒙(喻原先学识粗浅的人)。
3.泛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:~语。~牛喘月(喻见到类似事物就胆怯害怕起来)。
4.姓。
释义:[ zhèng ]
1.不偏斜,与“歪”相对:~午。~中(zhōng)。~襟危坐。
2.合于法则的:~当(dāng)。~派。~楷。~规。~大光明。~言厉色。拨乱反~。
3.合于道理的:~道。~确。~义。~气。
4.恰好:~好。~中(zhōng)下怀。
5.表示动作在进行中:他~在开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