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或释义:1.排列的先后
2.安排事物的式样、方式或方法
3.结果;眉目www.80Ming.com 详细解释:
2.安排事物的式样、方式或方法
3.结果;眉目www.80Ming.com 详细解释:
先后顺序。
《荀子·礼论》:“于是其中焉,方皇周挟,曲得其次序,是圣人也。”《史记·乐书》:“大小相次,不失其次序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一一○回:“见空中数行塞雁,不依次序,高低乱飞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五十回:“倒底分个次序,让我写出来。”
犹次第。常态。
南朝 宋 刘义庆 《世说新语·语言》:“ 边文礼 见 袁奉高 失次序。 奉高 曰:‘昔 尧 聘 许由 ,面无怍色,先生何为颠倒衣裳?’” 余嘉锡 笺疏:“失次序,谓举止失措。”
调节;安排。
《史记·乐书》:“令侍中 李延年 次序其声,拜为协律都尉。”《后汉书·曹褒传》:“ 褒 既受命,乃次序礼事。” 唐 刘知几 《史通·二体》:“或以身隐位卑,不预朝政,或以文烦事博,难为次序,皆略而不书,斯则可也。”
释义:1.第二:~日。~子。~等。~要。
2.质量、品质较差的:~品。~货。
3.等第,顺序:~第。~序。名~。
4.化学上指酸根或化合物中少含两个氧原子的:~氯酸。
5.中间:胸~。
6.量词,回:~数(shù)。初~。三番五~。
7.旅行所居止之处所:旅~。舟~。~所
释义:1.次第:顺~。秩~。次~。工~。程~。~数。
2.排列次第:~次。~列。
3.开头的,在正式内容之前的:~言。~跋。~曲。~幕。~论。
4.古代指送别赠言的文字。
5.指季节:四~。
6.古代地方办的学校:庠~。
释义:1.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:~人。~服。~姬(西域出生的少女)。~越(“胡”在北方;“越”在南方,喻疏远、隔绝)。
2.泛指外国或外族的:~椒。~瓜(黄瓜)。~琴。~笳(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)。
3.乱,无道理:~来。~闹。~吹。~言乱语。
4.文言疑问词,为什么,何故:~不归?“~取禾三百廛兮?”
5.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:~须。
释义:1.说话,引文:人~亦~。子曰诗~。~~(如此,这样;引用文句或谈话时,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)。
2.文言助词,句首句中句末都用:~谁之思?岁~暮矣,着记时也~。
3.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,成团地在空中飘浮:行~流水。~蒸霞蔚。
4.指中国“云南省”:~腿(云南省出产的火腿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