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或释义: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www.80Ming.com
详细解释:
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。
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年钧择贤,义钧则卜,古之道也。非适嗣,何必娣之子?” 三国 魏 嵇康 《秀才答》诗之三:“都邑可优游,何必栖山原?”《朱子语类》卷一一六:“若既知悔,后次改便了,何必常常恁地悔!” 巴金 《灭亡》第十章:“你还有很长的时间,又何必急急于一时呢?”
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必。
唐 段成式 《酉阳杂俎·语资》:“ 歷城 房家园 , 齐 博陵君 豹 之山池,其中杂树森竦,泉石崇邃……公语参军 尹孝逸 曰:‘昔 季伦 金谷 山泉,何必踰此?’” 唐 张祜 《题孟处士宅》诗:“高才何必贵?下位不妨贤。”
释义:[ hé ]
1.疑问代词(a.什么,如“~人?”b.为什么,如“~必如此?”c.哪样,怎样,如“~不?”“~如?”d.哪里,如“~往?”e.发表反问,如“~乐而不为?”)。
2.副词,多么:~其壮哉!
3.姓。
[ hē ]
释义:1.一定:~定。~然。~须(一定要)。~需(不可少的)。势~。未~。事~躬亲。
2.决定,肯定:“深念远虑兮,胜乃可~”。
3.固执:“毋意,毋~”。
4.果真,假使:“王~无人,臣愿奉璧往使”。
释义:[ wáng ]
1.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,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:~国。~法。公子~孙。~朝(cháo)。
2.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:~公。~侯。
3.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:山大~。蜂~。~牌(桥牌中最大的牌;喻最有力的人物或手段)。
4.大:~父(祖父)。~母(祖母)。
释义:1.水流长:“江之~矣”。
2.久远:~远。~生。隽~。~昼(长昼)。~年(a.整年;b.长寿)。~诀。~志不忘。~垂不朽。
3.古同“咏”,以诗词等来叙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