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或释义:1.指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四种儒家经典
2.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。黛玉道:只刚念了《四书》。--《红楼梦》www.80Ming.com 详细解释:
2.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。黛玉道:只刚念了《四书》。--《红楼梦》www.80Ming.com 详细解释:
《论语》、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孟子》的合称。
南宋 理学家 朱熹 注《论语》,又从《礼记》中摘出《中庸》、《大学》,分章断句,加以注释,配以《孟子》,题称《四书章句集注》,“四书”之名始立,后用作学习的入门书。 元 皇庆 二年定考试课目,必须在“四书”内出题,发挥题意规定以 朱熹 的《集注》为根据。 明 清 相沿不改。 元 方回 《古斋箴》序:“近世 朱 氏‘四书’,吾服膺焉。”参见“ 四子书 ”。
指四部书。
南朝 梁 萧统 《谢敕赉制旨大涅槃经疏启》:“四书所总,施命止於域中。” 唐 陆龟蒙 《奉和袭美二游诗》:“尝闻四书曰,经史子集焉。”参见“ 四部书 ”。
释义:1.数名,三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肆”代):~方。~边。~序(即“四季”)。~体(a.指人的四肢;b.指楷、草、隶、篆四种字体)。~库(古籍经、史、子、集四部的代称。亦称“四部”)。~君子(中国画中对梅、兰、竹、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)。
2.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“6”。
释义:1.成本的著作:~籍。~刊。~稿。~香。~卷气(指在说话、作文、写字、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)。~生气(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)。
2.信:~信。~札。~简。~函。
3.文件:证~。说明~。
4.写字或写的字:~法。~写。~桌。~案。~画。
5.写文章:大~特~。罄竹难~。
6.字体:草~。隶~。楷~。
释义:1.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:~人。~服。~姬(西域出生的少女)。~越(“胡”在北方;“越”在南方,喻疏远、隔绝)。
2.泛指外国或外族的:~椒。~瓜(黄瓜)。~琴。~笳(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)。
3.乱,无道理:~来。~闹。~吹。~言乱语。
4.文言疑问词,为什么,何故:~不归?“~取禾三百廛兮?”
5.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:~须。
释义:1.水流所从出的地方:河~。泉~。发~。~远流长。~头。
2.事物的根由:来~。资~。渊~。能~。起~。策~地。
3.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