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或释义:书前说明本书内容、体例的文字www.80Ming.com
详细解释:
晋 杜预 《春秋经传集解序》:“其发凡以言例,皆经国之常制, 周公 之垂法,史书之旧章。”又《左传·隐公七年》“凡诸侯同盟,於是称名,故薨则赴以名,告终称嗣也,以继好息民,谓之礼经” 杜预 注:“此言凡例,乃 周公 所制礼经也。”后因以“凡例”指体制、章法或内容大要,今多指书前说明本书内容或编纂体例的文字。
唐 杜甫 《八哀诗·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》诗:“各满深望还,森然起凡例。” 仇兆鳌 注:“森然起例,谓碑文体製。”《朱子语类》卷六六:“ 夫子 作传,亦略举一端以见凡例而已。” 元 刘壎 《隐居通议·礼乐》:“古人题旐及题墓必加国号,如曰‘ 唐 故’、‘ 宋 故’,所以表其为何代之人……此其凡例也。” 清 周中孚 《郑堂札记》卷二:“自序门当属叙述编譔体例及序,于卷首无自序凡例知之。”如:关于这部手册的编写体例,我们已经在“凡例”中作了说明。
释义:1.平常的,不出奇的:平~。~庸。~夫俗子。
2.指人世间(宗教或迷信的说法):~尘。~心。
3.所有的:~年满十八岁的公民,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。~是。
4.总共:全书~二十八卷。
5.大概,要略:大~。~例。发~(陈述全书或某一学科的要旨)。
6.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“4”。
释义:1.可以做依据的事物:~证。~题。举~。~句。~如。
2.规定:~外(不按规定的,和一般情况不同的)。体~。凡~。条~。破~。发凡起~。
3.按规定的,照成规进行的:~会。~假。~行公事。
4.调查或统计时指合于某种条件的具有代表性的事情:事~。病~。案~。
带例名字:海例
释义:姓。
释义:1.石头的一种,质细而坚硬,有光泽,略透明,可雕琢成工艺品:~石。~器。~玺(君主的玉印)。抛砖引~。金~良言。~不琢,不成器。
2.美,尊贵的,敬辞:~泉。~液(美酒)。~言。~姿。~照(敬称别人的照片)。~宇(a.天空;b.瑰丽的宫阙殿宇)。亭亭~立。金科~律。金~其外,败絮其中。
3.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