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或释义:1.断去一足的人。
2.金元两代对松花江下游直到黑龙江下游及精奇里江南北、乌苏里江东西从事渔猎和采集的许多不同族属部落的泛称。www.80Ming.com 详细解释:
2.金元两代对松花江下游直到黑龙江下游及精奇里江南北、乌苏里江东西从事渔猎和采集的许多不同族属部落的泛称。www.80Ming.com 详细解释:
断去一足的人。
《庄子·德充符》:“ 鲁 有兀者 王駘 ,从之游者,与 仲尼 相若。” 成玄英 疏:“刖一足曰兀。” 唐 杜甫 《入衡州》诗:“寡妻从为郡,兀者安堵墙。” 清 曹寅 《瑮亭》诗:“兀者为之泣,墨者异所悲。”
金 元 两代对 松花江 下游直到 黑龙江 下游及 精奇里江 南北、 乌苏里江 东西从事渔猎和采集的许多不同族属部落的泛称。
兀者 以捕捉貂、鼠、水獭、海豹、鹰鹘等为生,养狗驾拖床,善造船。 元 设“管兀者吉烈迷万户府”进行统辖。 明 代习称为 野人女直 。 清 代有各种以“窝集”命名的部落,即指 兀者 。
释义:1.高而上平,形容秃山,泛指秃:~鹫。“蜀山~,阿房出。”
2.高高地突起:~然(a.高高突起的样子;b.突然;c.昏沉无知的样子)。突~。
3.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:~那。~的(dì)(a.这,这个;b.怎么,怎的;c.突然)。
带兀名字:
释义:1.用在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、数词、词组后,并与其相结合,指人、指事、指物、指时等:读~。作~。二~必居其一。来~。
2.助词,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:陈胜~,阳城人也。
3.这,此(多用在古诗词曲中):~个。~回。~番。~边走。
释义:1.深广:~洋大海。
2.液体聚集在一个地方:地上~着水。~~(a.眼里充满眼泪的样子;b.象声词,形容狗叫声)。
3.量词,用于液体:一~水。
4.姓。
释义:[ xīng ]
1.举办,发动:~办。~工。~学。~建。~叹(发出感叹声,如“望洋~~”)。百废待~。
2.起来:夙~夜寐(早起晚睡)。
3.旺盛:~盛。~旺。~隆。~衰。复~。~替(兴衰)。天下~亡,匹夫有责。
4.流行,盛行:时~。新~。
5.准许:不~胡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