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[ xǔ ]
1.应允,认可:~可。允~。特~。
2.承认其优点:赞~。嘉~。
3.预先答应给与:~诺。
4.女方接受男方求亲:~配。~嫁。以身相~。
1. 许 许 〈动〉 (形声。从言,午声。本义:应允,许可) 同本义 许,听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听从其言也。王子许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首时》。注:“诺也。”亟请于武公,公弗许。——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知公大贤,许我伐无道之君如何?——《武王伐纣平话》尔不许我,我乃屏璧与圭。——《书·金滕》杂然相许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其许寡人。——《战国策·魏策》不可不许。——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遂许先帝以驱驰。——诸葛亮《出师表》 又如:特许;只许成功,不许失败;准许;默许;许认(同意,承认);许肯(应允);许允(答应) 同意,赞同 每自比于管仲、 乐毅,时人莫之许也。——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 事先答应给予 秦王度之,终不可强夺,遂许斋五日。——《史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1. 许 许 〈动〉 (形声。从言,午声。本义:应允,许可) 同本义 许,听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听从其言也。王子许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首时》。注:“诺也。”亟请于武公,公弗许。——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知公大贤,许我伐无道之君如何?——《武王伐纣平话》尔不许我,我乃屏璧与圭。——《书·金滕》杂然相许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其许寡人。——《战国策·魏策》不可不许。——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遂许先帝以驱驰。——诸葛亮《出师表》 又如:特许;只许成功,不许失败;准许;默许;许认(同意,承认);许肯(应允);许允(答应) 同意,赞同 每自比于管仲、 乐毅,时人莫之许也。——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 事先答应给予 秦王度之,终不可强夺,遂许斋五日。——《史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有土地、人民、主权的政体(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):~家。~土。~体(a.国家的性质;b.国家的体面)。~号。~度(指国家)。~策。~情。~法。~力。~防。~威。~宝(a.国家的宝物;b.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)。~格。~魂。~是(国家大计,如“共商~~”)。
2.特指中国的:~产。~货。~粹。~乐(yuèㄩㄝˋ)。~药。
3.姓。
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军队中最高级的指挥官:元~。统~。
2.遵循:“命乡简不~教者以告”。
3.同“率”。
4.姓。
〈名〉 (形声) 同本义 ,佩巾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 张舜徽注:“然佩巾之义,经传皆用帨,无用帅者,帅乃为将帅义所专矣。 吴楚《说文染指》谓帅字当以将帅为本义。无感我帨兮。——《诗·野有死麕》毋施衿结帨。——《仪礼·士昏礼》左佩纷帨。又,女子设帨于门右。——《礼记·内则》 军队中的主将、统帅 帅刘良佐拥骑至城下,呼曰:“吾与 阎雅故,为我语 阎君,欲相见。”—— 清· 邵长蘅《阎典史传》予自度不得脱,则直前诟虏帅失信,数吕师孟叔侄为逆。—— 宋· 文天祥《指南录·后序》 又如:挂帅;帅甸(甸地的统帅。即公邑的大夫) 地方的长官 三乡为县,县有县帅。——《国语·齐语》 又如:帅长(首领);帅使(宋代安抚使的别称);帅司(宋代对各路安抚司或经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名〉 (形声) 同本义 ,佩巾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 张舜徽注:“然佩巾之义,经传皆用帨,无用帅者,帅乃为将帅义所专矣。 吴楚《说文染指》谓帅字当以将帅为本义。无感我帨兮。——《诗·野有死麕》毋施衿结帨。——《仪礼·士昏礼》左佩纷帨。又,女子设帨于门右。——《礼记·内则》 军队中的主将、统帅 帅刘良佐拥骑至城下,呼曰:“吾与 阎雅故,为我语 阎君,欲相见。”—— 清· 邵长蘅《阎典史传》予自度不得脱,则直前诟虏帅失信,数吕师孟叔侄为逆。—— 宋· 文天祥《指南录·后序》 又如:挂帅;帅甸(甸地的统帅。即公邑的大夫) 地方的长官 三乡为县,县有县帅。——《国语·齐语》 又如:帅长(首领);帅使(宋代安抚使的别称);帅司(宋代对各路安抚司或经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