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1.落叶小乔木,果实称“李子”,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,可食:~代桃僵(原用“桃”“李”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,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)。投桃报~。~下不正冠(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)。桃~不言,下自成蹊(喻为人只要忠诚、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)。
2.姓。
3.古同“理”,古代法官的代称。
〈名〉 (形声。从木,子声。本义:李树) 同本义。落叶乔木,春天开白色花,果实叫李子,熟时黄色或紫红色,可吃 李,李果也。——《说文》北山有李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南山有台》 又如:李下瓜田(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)。又指李树的果实、李花、李园华如桃李。——《诗·召南·何彼禯矣》 (李:李花)报之以李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抑》 (李:李子)丘中有李。——《诗·王风·丘中有麻》 (李:李园) 狱官。通“理” 皋陶为李。——《管子·法法》 星名。即角宿二,为室女座 δ星 。如:李长庚(西方太白金星的名号) 姓。如:李杜(李白和杜甫);李唐(李氏唐朝);李氏子蟠(姓李的人家的孩子。氏,姓);李文靖公(李沆,字太初,宋太宗、真宗时的宰相,谥文靖);李渤(唐朝洛阳人,曾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名〉 (形声。从木,子声。本义:李树) 同本义。落叶乔木,春天开白色花,果实叫李子,熟时黄色或紫红色,可吃 李,李果也。——《说文》北山有李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南山有台》 又如:李下瓜田(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)。又指李树的果实、李花、李园华如桃李。——《诗·召南·何彼禯矣》 (李:李花)报之以李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抑》 (李:李子)丘中有李。——《诗·王风·丘中有麻》 (李:李园) 狱官。通“理” 皋陶为李。——《管子·法法》 星名。即角宿二,为室女座 δ星 。如:李长庚(西方太白金星的名号) 姓。如:李杜(李白和杜甫);李唐(李氏唐朝);李氏子蟠(姓李的人家的孩子。氏,姓);李文靖公(李沆,字太初,宋太宗、真宗时的宰相,谥文靖);李渤(唐朝洛阳人,曾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正规的,标准的:~言。~正(a.规范的;b.正直;c.客气话,用于赠给他人的书画题款上,请对方指正)。
2.美好的,高尚的,不粗俗的:文~。高~。典~。~观。~教(jiào)。~兴(xìng)。~座。~俗。
3.平素,素来:~爱。~善鼓琴。
4.极,甚:~以为美。~不欲为。
5.交往:无
1. 雅 2. 雅 雅 〈名〉 同“鸦” 雅,楚乌也。一名鷽,一名卑居,秦谓之雅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:“大而纯黑反哺者乌,小而不纯黑不反哺者雅。雅即乌之转声。字亦作鸦,作鵶。”流之为鵰。——《书·古太誓》。郑注:“鸦乌也。”鸱鸦耆鼠。——《庄子·齐物论》 另见 yǎ雅 〈形〉 (形声。从隹,牙声。从隹( zhuī),与鸟有关。( yā)本义:鸟名,乌鸦的一种。《说文》:“楚乌也。”) 正确;合乎规范 雅者,正也。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。——《毛诗序》文章尔雅。——《史记·三王世家》。索隐:皆训正也。雅之为言正也。——《风俗通·声音》雅者,古正也。——《白虎通·礼乐》。按:说文疋下古文,以为诗大雅字。疋字隶体似正,故傅会训正,其实古文借疋为諝,后又借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1. 雅 2. 雅 雅 〈名〉 同“鸦” 雅,楚乌也。一名鷽,一名卑居,秦谓之雅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:“大而纯黑反哺者乌,小而不纯黑不反哺者雅。雅即乌之转声。字亦作鸦,作鵶。”流之为鵰。——《书·古太誓》。郑注:“鸦乌也。”鸱鸦耆鼠。——《庄子·齐物论》 另见 yǎ雅 〈形〉 (形声。从隹,牙声。从隹( zhuī),与鸟有关。( yā)本义:鸟名,乌鸦的一种。《说文》:“楚乌也。”) 正确;合乎规范 雅者,正也。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。——《毛诗序》文章尔雅。——《史记·三王世家》。索隐:皆训正也。雅之为言正也。——《风俗通·声音》雅者,古正也。——《白虎通·礼乐》。按:说文疋下古文,以为诗大雅字。疋字隶体似正,故傅会训正,其实古文借疋为諝,后又借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干净:清~。整~。纯~。~具。~癖。
2.廉明,不贪污或指人的品德高尚:廉~。~身自好(hào)。
〈名〉元代民間戏稱和尚为“洁郎”,省稱“洁” 凈扮洁上:“老僧法本,在這普救寺内做長老。”——《西厢記》〈动〉 使清洁 。如:洁齋(清洁其居室,敬肅其心靈);洁樽(洗凈酒樽) 使清白 欲洁其身。——《論語.微子》修身洁行。——《史記.魏公子列传》 又如:洁行(使行为高洁);洁己(修養己身) 分清 夫際会之間,請命乞身,何哉:欲洁去就之分也。——《三国演義》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名〉元代民間戏稱和尚为“洁郎”,省稱“洁” 凈扮洁上:“老僧法本,在這普救寺内做長老。”——《西厢記》〈动〉 使清洁 。如:洁齋(清洁其居室,敬肅其心靈);洁樽(洗凈酒樽) 使清白 欲洁其身。——《論語.微子》修身洁行。——《史記.魏公子列传》 又如:洁行(使行为高洁);洁己(修養己身) 分清 夫際会之間,請命乞身,何哉:欲洁去就之分也。——《三国演義》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