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:1.中国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:~人买履(讽喻那些只相信教条,不顾客观实际的人)。
2.姓。
〈名〉 (形声。从邑,奠声。从邑,与地名、邦域有关。本义:周代诸侯国名,姬姓) 同本义 郑,京兆县, 周厉王子 友所封。从邑,奠声。 宗周之灭, 郑徙 缯洧之上,今 新郑是也。——《说文》至于南郑。——《穆天子传》。此旧郑也。郑穆公使视客馆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 周西都畿内地。周宣王封季弟友(桓公)于此。在今陕西华县境。其后犬戎杀周幽王,桓公死之,其子武公与晋文侯定平王于东都,武公迁居东都畿内,都新郑,即春秋之郑国。战国时为韩所灭。又如:郑声(郑国音乐);郑风(《诗》十五国风之一);郑国渠(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) 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国的民间音乐,后与所谓雅乐对举,指与雅乐相背的“淫邪之音” 改华服以就紫,变雅音而入郑。——《惟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名〉 (形声。从邑,奠声。从邑,与地名、邦域有关。本义:周代诸侯国名,姬姓) 同本义 郑,京兆县, 周厉王子 友所封。从邑,奠声。 宗周之灭, 郑徙 缯洧之上,今 新郑是也。——《说文》至于南郑。——《穆天子传》。此旧郑也。郑穆公使视客馆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 周西都畿内地。周宣王封季弟友(桓公)于此。在今陕西华县境。其后犬戎杀周幽王,桓公死之,其子武公与晋文侯定平王于东都,武公迁居东都畿内,都新郑,即春秋之郑国。战国时为韩所灭。又如:郑声(郑国音乐);郑风(《诗》十五国风之一);郑国渠(古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) 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国的民间音乐,后与所谓雅乐对举,指与雅乐相背的“淫邪之音” 改华服以就紫,变雅音而入郑。——《惟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释义:1.明,有光:天~了,敞~。明~。豁~。~光。~度。
2.光线:屋子里一点~儿也没有。
3.明摆出来,显露,显示:~相。
4.明朗,清楚:心里~了。
5.声音响:洪~。响~。
6.使声音响:~开嗓子唱。
〈形〉 (《说文》一说本作“倞”,后移“人”于“京”下,又变作“儿”,并省去“京”中一竖。本义:明亮) 同本义 亮,明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段注:“古人名亮者字明。” 如:诸葛亮,字孔明。皎皎亮月。——《文选·嵇康·杂诗》寸心若不亮。——谢灵运《初发·石首城诗》且火德承尧,虽昧必亮。——《后汉书·苏竟传》。 李贤注:“亮,明也。” 又如:亮钟(更楼上报天亮的钟声);亮隔(亮槅。有透光花格的窗户、门窗等);亮色(明亮的色彩);亮油油(形容光亮而润泽);亮闪(明亮);亮莹莹(形容光亮透明);亮藿藿(形容明光耀眼);亮灼灼(犹亮晶晶) 通“谅”。诚信;忠诚 孟子曰:君子不亮,恶乎执?——《孟子》 又如:亮直(诚实正直;诚实正直的人);亮节(清高的节操);亮怀(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
〈形〉 (《说文》一说本作“倞”,后移“人”于“京”下,又变作“儿”,并省去“京”中一竖。本义:明亮) 同本义 亮,明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段注:“古人名亮者字明。” 如:诸葛亮,字孔明。皎皎亮月。——《文选·嵇康·杂诗》寸心若不亮。——谢灵运《初发·石首城诗》且火德承尧,虽昧必亮。——《后汉书·苏竟传》。 李贤注:“亮,明也。” 又如:亮钟(更楼上报天亮的钟声);亮隔(亮槅。有透光花格的窗户、门窗等);亮色(明亮的色彩);亮油油(形容光亮而润泽);亮闪(明亮);亮莹莹(形容光亮透明);亮藿藿(形容明光耀眼);亮灼灼(犹亮晶晶) 通“谅”。诚信;忠诚 孟子曰:君子不亮,恶乎执?——《孟子》 又如:亮直(诚实正直;诚实正直的人);亮节(清高的节操);亮怀( ...查看更详细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