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或释义:常制;一定的法制。 唐 薛廷珪 《授裴迪太仆卿元镐京兆少尹卢玼国子司业等制》:“天子擢侯府之彦,昇诸周行,抡材奬劳,斯谓彝制。” 宋 岳飞 《奏乞寝罢刘康年伪乞恩泽札子》:“国家封爵,自有彝制,岂可躐等超迁,有紊旧章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》:“国家开创以来,具存彝制,三岁一赦。”
详细解释:
常制;一定的法制。
唐 薛廷珪 《授裴迪太仆卿元镐京兆少尹卢玼国子司业等制》:“天子擢侯府之彦,昇诸周行,抡材奬劳,斯谓彝制。” 宋 岳飞 《奏乞寝罢刘康年伪乞恩泽札子》:“国家封爵,自有彝制,岂可躐等超迁,有紊旧章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》:“国家开创以来,具存彝制,三岁一赦。”
释义:1.古代盛酒的器具,亦泛指古代宗庙常用的祭器:~器。~鼎。~尊。
2.常理,法理:~训(指长辈对后辈的日常训诲)。~伦。~常。~章。
3.中国少数民族,主要分布于四川省、云南省和贵川省:~族。~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