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或释义:1.亦作“ 食蘗 ”。亦作“食櫱”。服食味苦的黄檗。 唐 薛逢 《与崔况秀才书》:“饮冰励节,食蘗苦心。” 明 刘基 《懊憹歌》:“食檗苦在口,食莲苦在心。”
2.比喻受辛苦。 唐 令狐楚 《谢赐春衣牙尺状》:“臣实何人,叨居重任,履冰非惧,食蘗为甘。” 唐 白居易 《三年为刺史》诗之二:“三年为刺史,饮冰復食檗。”一本作“ 食蘖 ”。 前蜀 杜光庭 《莫庭乂青城甲申本命周天醮词》:“叨膺宰字,获诣仙山,虽食蘖苦心,饮冰洁己,功应无补,过必彰闻。” 详细解释:
2.比喻受辛苦。 唐 令狐楚 《谢赐春衣牙尺状》:“臣实何人,叨居重任,履冰非惧,食蘗为甘。” 唐 白居易 《三年为刺史》诗之二:“三年为刺史,饮冰復食檗。”一本作“ 食蘖 ”。 前蜀 杜光庭 《莫庭乂青城甲申本命周天醮词》:“叨膺宰字,获诣仙山,虽食蘖苦心,饮冰洁己,功应无补,过必彰闻。” 详细解释:
亦作“ 食蘗 ”。亦作“食櫱”。服食味苦的黄檗。
唐 薛逢 《与崔况秀才书》:“饮冰励节,食蘗苦心。” 明 刘基 《懊憹歌》:“食檗苦在口,食莲苦在心。”
比喻受辛苦。
唐 令狐楚 《谢赐春衣牙尺状》:“臣实何人,叨居重任,履冰非惧,食蘗为甘。” 唐 白居易 《三年为刺史》诗之二:“三年为刺史,饮冰復食檗。”一本作“ 食蘖 ”。 前蜀 杜光庭 《莫庭乂青城甲申本命周天醮词》:“叨膺宰字,获诣仙山,虽食蘖苦心,饮冰洁己,功应无补,过必彰闻。”
释义:[ shí ]
1.吃:~肉。~欲。
2.吃的东西:~品。粮~。零~。丰衣足~。
3.俸禄:“君子谋道不谋~”。
4.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:日~。月~。
[ s
带食名字: